详情
平安智慧医疗携申城医院打造疾病筛查和诊疗AI新生态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19-09-02 10:22:42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研发的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协同其他医疗科技产品在这一世界级人工智能舞台上联合参展,该系统可以通过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提高宫颈癌筛查和质控的精度与效率。

8月29日至31日,由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各领域前沿应用及产品均在此亮相。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研发的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协同其他医疗科技产品在这一世界级人工智能舞台上联合参展,该系统可以通过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提高宫颈癌筛查和质控的精度与效率。

宫颈癌是当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50万新发病例和27.4万死亡病例,但我国因缺少病理医生和细胞学检测设备,对宫颈癌的普查率只有1%。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的应用不仅支持所有宫颈癌类型检测,还包括其癌前病变类型,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是“救人命”的智能系统。

参与展出的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只是平安智慧医疗布局下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平安诸多智慧医疗产品相继落地上海各大三甲医院以及专科领域头部医院,疾病类型覆盖甲状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合作医院囊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

此外,平安辅助诊疗层面的应用也相继落地,包括门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房颤社区AI辅助管理系统、眼底彩超辅助诊断工作站、区块链的智慧医联体建设等以“智慧”输出为医院和医生赋能,有效提高诊疗效率和医治精准度。

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核心科技,平安集团智慧医疗加速申城医疗科技布局,优化医疗资源和治疗节奏,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正在直接改变着基层医疗的面貌,助力上海智慧医疗高地建设。

“AI+医院”平安助力智能筛查检测系统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女性癌症前三,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中国也在推进支持妇女进行“两癌筛查”的政策,但国内未参加任何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仍超过70%,东部发达地区未参加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亦高达68.7%。

参与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出的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若能进一步研发推广,可以有效改善上述局面。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与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共同研发,也是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AI+医院”典型案例。

目前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已支持所有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类型的智能检测,包含三大类、七小类宫颈癌细胞病理异常细胞类型,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另一方面,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医生的判断精度和效率。通过人力分辨病变细胞的工作强度极大,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为例,科室每天要读约4000张切片,从一张只有几微米厚的切片用显微镜放大100-400倍,观察至少5000个细胞,并且每个有细胞的角落都不能遗漏,这样才能准确分辨是否有病变的细胞。

但依靠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所使用的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将数字化病理中的疑似异常细胞团提取出来,并将这些细胞团的边界标记出来,有效提高检测的效率。具体操作模式是,通过在海量标本中过滤掉安全的涂片,挑出疑似或者高危的涂片,再由病理科科室去重点分析疑似或高危涂片。

因此,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可以将帮助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和质控单位提高筛查和质控的精度与效率,有效解决病理医生严重缺乏、细胞学检测设备不足和病理检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让病理医生人手紧张不再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一道难越的门槛。

除宫颈癌智能筛查系统,平安研发的癌症筛查系统还涵盖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乳腺癌等高发癌症类型。

其中,甲状腺肿瘤智能超声检查系统已在瑞金医院上线试运行,该系统通过应用数千病例进行深度神经网络建模,完成对甲状腺结节的自动检测,并进而在检测出的结节上判断良恶性。

皮肤肿瘤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尚在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同研发阶段,但该系统的推出也将大大提高医生的读片效率。

除上述肿瘤疾病外,平安智慧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牵头开发的智能OCT眼底筛查系统也已完成多项医学中心临床前试验,在图像质量评价、病灶检测、急迫性判断3项辅助医疗任务中的样本准确率分别达到99.2%、98.6%、96.7%。

事实上,早期的筛查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医院提高效率,对患者而言也可以实现早期筛查的低费用,更早发现疾病,将费用控制在前期医保而非后期的保险阶段。

“AI+场景”平安辅助诊疗提高医治效率

以科技赋能医疗不仅体现在具体病症的检测筛查,助力不同场景下辅助诊疗的效率也是平安智慧医疗布局的重要一环。

平安集团已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合作研发门急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医联体建设以及房颤社区AI辅助管理系统、眼底彩照辅助诊断工作站等。

AI+医疗是行业内目前研发的热点,但在实际操作中,AI临床辅助能真正用于一线决策的非常少,平安智慧医疗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合作研发的门急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正是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医院门急诊工作中的痛点。

以第六人民医院为例,其急诊量为上海全市最大,全年的门急诊量将近400万,综合考虑复诊和流动人口等因素,每天就诊的人流量在15000-20000之间,工作量巨大。因此,平安与第六人民医院共同研发门急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尤其可以帮助低年资的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提高一线诊治效率。

在信息保护日渐重要的大数据环境下,仁济医院从患者信息安全的角度入手,和平安智慧医疗一起,在上海卫健委的支持下,共同打造医联体云医疗模式,并建立行业规范与标准,解决患者信息的共享与安全问题。

双方共建的仁济医院医联体云平台,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技术双引擎,开展医联体电子病历共享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构建医学标准化术语、医疗数据脱敏、疾病风险预测等标准化基础服务,实现健康信息、诊疗信息和治疗信息等患者数据共享。

房颤社区AI辅助管理系统和眼底彩照辅助诊断工作站均是由平安智慧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研发的。

从病情评估到个性化用药,房颤社区AI辅助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已经超过传统方式。

2018年12月,一组配备了中山医院全科和平安智慧医疗联合开发研制的全科智能医疗辅助决策系统的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对战另一组以传统方式对社区房颤患者进行诊疗的全科医生团队,从房颤患者的病情评估到给予患者个体化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赛。经过30分钟的比赛,配备了AI辅助系统的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平均得分86.2,比另一组没有使用AI辅助系统、平均得分51.5的全科医生团队更胜一筹。

该系统业于2018年11月10日在上海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帮助医院内每周三下午的房颤门诊医生。

科技赋能打造端到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平安希望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端到端智能医疗管理的一体化平台,背后依托的是前沿技术、海量数据(16.100, 0.22, 1.39%)以及丰富场景的优势支撑。

2019年以来,平安集团明确科技地位,进一步提升集团内科技力量。根据最新的年报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量较年初增加5.779项,累计达1805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959项。

另在2019年上半年,平安集团荣获超20个权威科技奖项,一举拿下三个医疗影像国际竞赛总冠军,包括肺癌病理分割(ACDC)、内窥镜影响质控(EAD)和病理性近视检测(PALM)。此外,平安还发表了全球首篇AI疾病预测的顶级医学论文,打造的全球第一款智能OCT眼底疾病筛查系统完成了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为平安智慧医疗的重要底层基础,海量的垂直数据搭建是重中之重。智慧辅助诊疗系统共覆盖了3万种疾病,以糖尿病为例,药品库包含2000个药品信息、疾病库收纳了180种相关疾病、处方/治疗库中收录了25万个医学文献、健康因子库中包含了50个风险因子,此外医生/医疗机构库共有15000名医生信息。

医疗知识图谱中也涵盖超过50万个医学术语、500多万的医学关系以及1000多万的医学证据。

除国内应用于各大医院,目前,包括全球领先的辅助诊疗、影像筛查、疾病预测等技术应用场景已经推广至法国、日本、印尼等国家。以诊断助手为例,已经覆盖了超过2000家医院,智慧卫健监管也与16个省市展开了合作;互联网医院平台则减少了患者65%的排队时间等。

平安智慧医疗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愿景,即实现建立“世界最大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包括打造面向患者(Patient)、服务提供方(Provider)、支付方(Payers)构建的PPP开放平台。

目前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包括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负责PPP开放平台的不同领域。患者端(Patient)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服务提供方(Provider)端则是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端到端智能医疗管理的一体化平台;而支付方(Payers)则可以通过平安医保科技,助力医保快速进入数字化,提升医保运作效率,实现医保记录的全流程可追溯。

上一篇:射频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下一篇:杭师大5G全覆盖、刷脸吃饭等智慧校园场景受学生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