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潍坊借RFID、云计算等技术助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作者:付生
时间:2020-03-25 09:46:11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生产上,科技正在让过去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变成现实。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生产上,科技正在让过去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变成现实。

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2019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高出全国7.5个百分点。通过科技进步,让农业成为了新时代的朝阳产业,让农民成为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职业,用占全国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农产品出口额。

这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演绎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辉煌。它的取得,是潍坊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的“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体现;是潍坊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部署,紧抓现代农业被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重要机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重大实践成果。

坚持科技创新,我们聚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用科技为农业新时代发展赋能、注能、释能,让农业的科技“翅膀”日益厚实和有力,升级了以往的老模式,换来了今天的新发展,成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

科技赋能,搭建平台—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机制与体系建设,在政策上重视和扶持,在实践中创新和完善,在推广中带动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赋予符合农业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动能。

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着重构建蔬菜相关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蔬菜产业上档升级。

走进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大的玻璃大棚内,各色蔬菜各自成方,葳蕤生长。除了已整理出的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个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外,还启动了5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分析潍坊市农业发展现状,农产品凭借规模大、数量多、品种全,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这并非就代表着高枕无忧。因为种植规模和产量恰恰最容易被赶超。仅以蔬菜来说,面对全国3亿亩以上的蔬菜种植面积,原有的规模优势已不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农业如何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是农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首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拓宽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进入农业领域、服务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质量的路径,全力“先行一步”,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

高标准推进“一园三院三谷四中心”等11个产学研农业科技平台建设。“一园”:寒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发展潍县萝卜、寒亭西瓜两大特色主导产业。

“三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致力于作物育种平台研发。中国农科院(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将有效提升潍坊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西安优势潍坊农业物联网研究院,实现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的智能化控制模式,形成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温室大棚解决方案。

“三谷”:中国食品谷,定位于打造食品产业高端要素资源聚集区和引领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综合平台。国际院士谷,着眼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种子谷,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平台和展示服务中心。

“四中心”: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力打造蔬菜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和研发中心、蔬菜质量安全评估和预警中心、蔬菜品牌培育和品质认证中心、蔬菜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致力于提高试验基地的智能化水平。浙江大学诸城高品质肉研究中心,定位于打造全国肉类质量标准中心。潍坊农业大数据中心,旨在构建品牌农产品购销服务体系,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正因为有了这些“先行一步”的努力,力促潍坊市在农业发展步入新时代、各地设施农业铺天盖地的今天,依然展现出现代农业“先飞优势”。

就拿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来说,这里拥有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6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和46人的本地专家团队。目前,已收集梳理与蔬菜质量相关的1920条产业链相关标准,完成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设施果菜生产技术规程。同时,由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联合国内67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组建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加快标准推广应用。

促进标准落地生根。潍坊市在寿光推动确定了首批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五大示范园区,从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方面予以规范,全面推行“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

这种模式,彻底颠覆了以往农业种植靠经验的“老黄历”,实现了高品质农产品流水线似的生产,打响了品牌,开拓了市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菜农说,以前种菜靠经验,今年种的好,不代表明年就能种好,现在有了标准化的“护航”,种的菜一年更比一年好,价格也远高于往年。

寿光是中国设施农业的发源地,许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在此。比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带领自己的专家团队在这里打造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智慧农业科技园,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应用120多项发明专利。

在这里,赵春江院士领衔规划设计了当前国内最大单体8万平方米智能温室,采用基础下挖、智能外保温、空气能热泵加热、日光温室余热回收等技术,解决了智能温室冬季生产能耗大的问题。理论计算,可比在世界已处于先进水平的荷兰模式再降低耗能一半以上。园区装备了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尖端设备,通过可视化温室集群智慧管控云服务托管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智慧程控和远程操控。将水肥高效利用、生产效率和产量提升6到7倍。

目前,全市建有涉农院士工作站36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许勇院士就是其中一员。他带领团队与潍坊市合作建设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研发中心,共同开展蔬菜种子种苗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及相关技术标准的研发,提供技术服务、成果示范与专业人才培训等技术服务。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核心。不久前我国通信行业遭遇的“缺芯”困境,让人们在“芯”痛的同时,更清醒地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赋予符合农业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动能,我们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芯片”,致力于打破“洋种子”垄断,重塑蔬菜种业市场格局。加快推进种业产业化,品种国产化,育苗集约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种子硅谷”。

围绕“一粒种子”的对决,积极抢先谋划和布局。2012年初,《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在财政引导、院企合作、人才引进、金融扶持等方面出台了系统政策,重点支持种业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品种奖励、种企贷款贴息等。以推进优质蔬菜良种国产化为抓手,瞄准“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目标,推动建设“蔬菜种业硅谷”,并整体带动全市现代种业水平的提升跨越。

寿光菜博会被看作中国蔬菜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国内外蔬菜种子在田间同台竞技的大擂台,最能直观地展示各类种子的实力。菜博会近年来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国产蔬菜品种占比越来越高。在2019年菜博会九号馆里展示的232种蔬菜新品中,国产品种唱主角,占到75%,其中有50个品种还是“寿光造”。

如今,潍坊市蔬菜种子格局已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过去是“洋种子”一支独大,现在是国产种子占据绝对优势。优质的国产蔬菜种苗,成为广大菜农的首选。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已由2010年前的54%提升到现在的80%以上,特别是在价格较高的设施蔬菜品种上,市场占有率由不足三成发展到稳居七成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从事种子研发企业达19家,培育新品种188个,种业产值达到24亿元,2019年良种贡献效益519亿元,其中蔬菜386亿元,良种贡献率达到47%,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种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260多家育苗企业的兴起,实现了育苗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年育苗能力达18亿株以上,种苗远销新疆、辽宁、安徽等10多个省市,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山东华盛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在荷兰、泰国建立了育种研发基地,产品已出口韩国、巴基斯坦、印度等10多个国家。

潍坊市还高标准建设东亚畜牧交易平台,成立东亚畜牧交易所供应链企业联盟,加速畜牧产业融合和跨界协同发展,实现了养殖方、生产方、销售方、消费方利益最大化,推动畜牧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化,借助国内外市场、资源,实现动能转换。

科技注能,启动引擎—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手段全方位注入农业生产、监管、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与绿色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靠经验,而且是个重体力活。而如今,正在普及推广的第七代蔬菜大棚,用上了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大棚的宽度、高度、长度进一步增加,出现了长度超过300米、棚体宽度达23米的特大棚,土地利用率更高、采光效果更好、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每一个大棚都是一个“绿色工厂”。

物联网一头连着手机,一头连着田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感知”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蔬菜质量品质。许许多多的“新农人”可以一个人轻松管理几个大棚。通过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用“一个手指头”就能掌控大棚内喷淋、放风、浇水、施肥、植保、卷帘等多种作业。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更新换代代表着潍坊市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每亩大棚每年纯利润在3到5万元不等,是大田作物种植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设施农业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工程与环境等技术,减少了水、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量,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步伐,为确保科技下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潍坊市以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绿色生产技术、农作物稳产增产技术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大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度,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实现了村村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享受技术服务的目标。

去年以来,潍坊市依托潍坊职业学院建成潍坊职业农民学院,在县市区设立8个分院和20个教学点,集中办班457期,集中培训56110人,开展下乡活动11482次,科技人员下乡8528人次,指导农户99627户,服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918个,服务指导面积956.34万亩,更是常态化组织职业农民到日本、以色列和荷兰进行“海外培训”学习取经;还出台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措施》《关于印发潍坊市标准创新应用奖励办法的通知》《潍坊市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创新券管理使用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潍坊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加快投资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机构建设、待遇保障、技术入股、晋升渠道、人才引进、主体培育、集成技术等多个方向发力,围绕不同的主导产业推广标准化、成体系的先进技术,构建起市县乡村贯通互联的农技推广体系。

同时,把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资经营业户等,纳入了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农技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为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供有力补充。

创新开展“百名专家联牧场、产教融合助振兴”和“千人联千社、培育新主体”“百千”工程,组织100名畜牧业专家结对包靠100家养殖场,组织1000名农技人员结对帮扶1000家合作社示范社,通过结对科技帮扶活动,促进养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先进实用技术,科学种养能力明显增强,典型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已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5年的潍坊市农技站站长郑以宏感触颇深:“原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比较松散,开展工作难度大。现在,市县镇村四级都有腿,新型经营主体也有积极性,不少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参与进来,推广起来效果好多了。”据统计,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达到355个,农技推广人员2726人,建立了人员聘用、推广责任、工作考评等制度。在种植业大村、专业村和特色村建设村级农技服务站500个,配备村级农技员600多名。

信息化是新时代农技推广的“快车道”,潍坊市在农业信息化推广体系建设上也是不落人后。抓好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农业、APP终端,组建微信群、QQ群,全面提升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农技汇”APP等手机新媒介,传播农业农村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为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开通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搭建农民自主学习的平台,全市共开通网络书屋用户8049户。开展了农民手机上网培训工作,大力推广云上智农APP应用,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搭建起专家与农民、农技员与农民、示范户与农民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利用“12316”信息平台及时传播关键技术和科技信息,及时解答农民疑难问题。

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科研院所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涉农职业院校17所,科研机构120余个,成立涉农院士工作站36家,引进高端人才1400余人。近年来,市农科院顺应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的新要求,高点定位科技服务工作,发挥高端人才作用,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制定了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搭建起了高端人才高效便捷的服务直通车,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迅速提升了科技服务效率和水平,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线上靠信息化,线下靠机械化。高密宏基农机合作社,依托机械化操作大力开展“整建制村庄生产托管”,形成了“经营主体合作化+生产服务规模”的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为24个村的1000多户合作社员、3.2万亩耕田提供全机械化的托管服务,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如果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产量对比,潍坊市毫无疑问成为2019年全国拖拉机生产之都,2019年生产的拖拉机销量占全国的约35.2%。

依托全国最大的农机器械制造企业雷沃重工,潍坊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融合。雷沃重工发布了中国首个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建立了智能云平台,建设6000余亩的智慧农业装备示范区,打造智能农机一体化、智慧农业发展的样板;雷沃重工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科技释能,加速转化—

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在创新提升乡村振兴“潍坊模式”中释放出无限能量

潍坊市以科技创新为突破,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联合,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农业相关产业紧密链接,加速农业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有效组织和配置,使产业、要素集聚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从而再造整个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

科技与农业在鸢都大地上深度融合,使得诸如农产品电商、土地流转平台、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农业市场创新商业模式持续涌现。

每年的春夏之交,临朐九山镇宋香园生态世界内,数千亩薰衣草争相绽放,紫色花海随风起伏,熏香氤氲游客如织。这块地处临朐县南部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土地,几年前还是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而今,这片土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蜕变,成为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薰衣草产品交易中心和集种植、休闲、芳疗、度假、农产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

产业起来了,群众增收水到渠成。“我家土地流转收入有5600元,到村对面的薰衣草种植基地打工,三个月能挣6400元。”土崮堆村村民告诉记者,依托宋香园生态世界项目搞薰衣草种植等产业,村民们的收入大都翻了四五倍,日子越过越好。如今,土崮堆村以“薰衣田园”为主题,大力发展薰衣草种植及相关产业,已建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和产品加工车间,向园区建设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全村增收1000万余元,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坊子玉泉洼村,通过吸收以色列、荷兰、美国等地的先进技术,创新研发了世界首创的智能有机种植床技术,实现亩均产值108万元,每年可种植有机蔬菜16茬,是继蔬菜大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有机革命,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打造集农业产、学、研、游于一体的生态田园客厅。

农业要发展,环境也要美。潍坊市的禽肉年出口总量占全国的近1/8,破解畜禽粪便处理难题,找准绿色发展有效路径是关键。诸城山东菁华蛋鸡标准化示范场,工人只需按下电钮,生产车间里堆积如山的畜禽粪便就被输送到无害化处理机组,通过院内的粪污处理设施——塔式发酵一体机,能初步加工成有机肥原料。

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对接,潍坊市总结推广“5+1”畜禽养殖废弃物模式,大型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配建率实现100%,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92.2%,实现了变废为宝。去年,又启动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计划,大力推进农牧副产物综合利用,半年时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0万亩,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8%。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兴起,以及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智慧元素的落地都为农业技术实现“规模化、精准化”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现实条件。

在生产领域,以科技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了土壤改良提升行动,针对设施农业、高产粮田、南部山地丘陵等不同土壤的质量状况,集成了不同退化土壤类型的改良技术并在全市示范推广,全年共改良设施土壤面积达到11万亩,设施蔬菜土壤有机质由1.6%提高到1.8%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蔬菜增产10%以上。由市供销社领办的农业服务公司牵头,推广“氯化苦土壤熏蒸社会化服务模式”,已在安丘、昌邑等葱姜作物主产区遍地开花,熏蒸改良后的土地,亩均减少农化品投入20%以上,增产约两成,增收节支3000元到4000元,且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环保部、中国农科院等部门连续在潍坊市召开3次现场观摩会,向全国推广潍坊土壤修复经验。

农机开到哪里,先进农艺就落地到哪里。在去年的“三夏”和“三秋”生产中,随着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覆盖机、秸秆打捆机、玉米籽粒直收机、大葱机械化种植机、种肥同播一体机的普遍使用,秸秆基料化、肥料化利用,单粒精播、种肥同播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集成落地。

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域,潍坊市用“五个好”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体系。产地环境保护好,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好,投入品使用监管好,收后仓储保鲜好,质量安全检测好。

在食品安全环节,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录入始端、超市产品质量末端和综合农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利用无线射频识别、集成电路运行、条形码识别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追溯各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流通信息链条,解决质量把关难、来源追溯难、去向查证难等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消费者可凭“条形码”在超市安装的查询机或互联网查询选购产品的生产记录、加工流向、销售运输等全过程,2019年11月2日,第二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与农产品经销企业产销对接活动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潍坊市获评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在农产品经营流通领域,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打破农业市场的时空地理限制,农资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等数据将得到实时监测和传递,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市场化营销和品牌化运营。在青州花卉电商产业园区,花多彩电商平台经理刘伟光介绍,截至2019年,仅在花多彩平台销售总额达12亿元。“你可能想象不到,电商一个小时的直播,能带来6000多个订单。”

2019年11月9日,潍坊市农产品品牌推介展销会在北京举办,13位县(市、区)长变身农产品推销员,以“标准、绿色、优质、品牌”为主题,以宣传推介潍坊品牌农产品为重点,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潍坊农产品、品尝了潍坊农产品、爱上了潍坊农产品,大大提升了潍坊农产品品牌形象,助力特色优质的潍坊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持之以恒的农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赋能、注能、释能引发的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成绩不断显现,并延伸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出口导向型的农业产值占到了全国的1/8。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983亿元,占到山东省的10%;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310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30%。与大部分沿海城市工业化现行的道路不同,农业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及其融合的“新六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全市农机产业已达到1380亿元,占到全国的1/4、全省的1/2,主要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已达到90%以上,衍生出的一批农机合作社,又大大提高了土地的规模化利用率。全市土地规模化利用率已达到65%。畜牧产业形成了生猪、奶牛、肉鸡、肉鸭等四大优势畜禽产业链,畜牧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连续8年突破千亿元,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3,禽肉出口量占全省的27.8%、占全国的近1/8。蔬菜产业总产量1770万吨,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地,是京津地区的“菜篮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出口日韩、欧盟等国家的农产品基地。

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产业”“一域一品牌”的发展格局,打造了“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瓜果”六大主导产业和“种业、农机”两大先导产业的“6+2”产业集群,使得农业保持了“既有高峰,又见群岭”的发展势头。

例如:寿光是冬暖式蔬菜设施大棚的发源地,是全国重要的“菜篮子”。诸城是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知名的肉类加工基地。安丘是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高密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青州是我国江北最大的花卉种植交易中心。昌邑是全国重要的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区和苗木集散中心。临朐的奶牛和大棚樱桃、昌乐的西(甜)瓜、寒亭的潍县萝卜以及中心城区的都市休闲农业等,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大水、大肥、大药、大劳力”,努力向资源节约、高质高效、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已经让潍坊市农业发展的变化远远超出了当年的想象,科技与农业的碰撞融合,造就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与辉煌。但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兴农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当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正按照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大会部署,围绕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上奋力攻坚等要求,立足于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着眼于强龙头、全链条、拓产业、控标准,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主攻农产品收后冷链保鲜,主攻“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主攻全产业标准化生产,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的布局与深化。

上一篇:安徽提出要用RFID等智能化手段实现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RFID,区块链,红酒防伪技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