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的一个个断路器内部被分成“四居室”,分布着电磁系统、热脱扣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等零部件,在这方寸之间,机器臂无误差地完成冲压、焊接、精准组装各种零部件等连续动作,同时还要经得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审视”……在正泰温州数字化车间内,记者见到这一生产场景。
正泰小型断路器数字化车间全自动流水线。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浙江省首批12家“未来工厂”,包括正泰低压电器未来工厂、吉利纯电动汽车未来工厂、巨石玻璃纤维未来工厂等,涉及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领域。
今年8月,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提出从2020年起,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未来工厂”。“未来工厂”是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工厂。
诸多数字技术如何集成在制造端,向上承载智能制造应用生态,向下接入海量工业大数据?
正泰电器生产运营部常务副总经理金火介绍说,新基建发力、电力物联网投资持续增长,催生对创新型低压电器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此搭建了工业物联网,以打通各个环节数据隔阂,确保产品从方案设计、物料采购到生产和运输等过程都实现可控的数字化。这种从订单到交付的数字化,正是未来工厂的“特长”。
金火补充道,从企业制造角度出发,正泰在未来工厂的设计中尽可能履行“碳”责任,在绿色生产方面做了充足的优化。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能效管理系统(EMS)已经完成建设,可实现用能设备的实时能耗监测,采集能源基础数据并存档分析,并针对设备异常实时报警、确保设备用电安全。
诚然,仅是“数字化”已不符合浙江省“未来工厂”的标准。
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工业大数据中心。
位于嘉兴市桐乡经济开发区的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则呈现出“未来工厂”的另一番样貌。该基地建立“未来工厂”工业大数据中心,实时采集生产线各类管控信息1218项,应用人工智能预判发展趋势,为管理决策和专家诊断提供数据支撑,还开发了“天然气+纯氧燃烧”绿色节能技术,建造智能控制高熔化率窑,能耗水平大幅下降,每吨纱能耗仅为0.34标煤……
“十三五”期间,浙江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从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梯度推进、层层深化,已建设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3家,上云企业达40.5万家,在役工业机器人达10.3万台,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60.7%、工业设备联网率达42.3%。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发布首批12家“未来工厂”的同时,还公布了16家“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名单,以期持续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引领浙江制造业制造模式转型。
“‘未来工厂’建设,是智能制造阶段性的进阶版。当地恒锋工具已入选“未来工厂”项目的建设,将为全县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典型示范。”嘉兴海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是把‘未来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皇冠’来打造。”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培育工作将聚焦浙江‘415’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充分依托和发挥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企业和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创建优势,使“未来工厂”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