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民航局问答实录:大力引入RFID、生物识别等技术建设智慧民航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21-01-06 09:33:53
民航局在怎样的背景下印发了《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方案》?

近日,民航局印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方案》),旨在结合民航“十四五”规划中以“安全为底线、智慧民航为主线”的有关要求,积极主动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那么,出台两个文件的出台背景和总体思路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又将如何布局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呢?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

“新基建”牵引智慧民航发展大蓝图

问:民航局在怎样的背景下印发了《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方案》?

答:今年,国家对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从行业角度来说,大众出行对安全、便捷、品质等方面的关注将不断增强,对成本、质量、效率和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民航核心资源不足和巨大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以瞄准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技术贡献度更高、服务体验更佳、资源利用更集约、生态环境更友好的方向转变。智慧民航是未来民航发展的大蓝图、大战役,这张蓝图要依靠新型基础设施能力的支撑、拉动和牵引。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4月以来,民航局牵头成立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工作组,开展调研和论证,与阿里、华为、百度、腾讯、京东等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多轮交流探讨,对深圳机场、鄂州机场、南航集团以及上海洋山港、贵州大数据中心等行业内外“新基建”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路径,抓住工作重点,起草了《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方案》,并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民航局内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问:距离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基建”进行定义刚好两年,今年又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民航“新基建”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中国民航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始终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目前,在行业安全管理、机场运行服务、空中交通管理、市场监管、通用航空及无人机发展等方面推进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基建”,着力提升中国民航的安全、效率、服务水平。

截至2019年底,国内有229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实现“无纸化”出行;37家千万级机场国内旅客平均自助值机比例达71.6%;毫米波安全门、人脸识别自助验证闸机等新设备在枢纽机场加快使用;机场高级场面活动引导控制系统(A-SMGCS)、行李跟踪系统(RFID)、生物识别、射频识别等新技术也在积极推进应用。同时,8家航空公司、29家机场开展跨航司行李直挂试点;15家航空公司410架飞机为805万旅客提供了客舱WIFI服务;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RFID)已实施建设。在行业监管方面,飞行服务品质基站建设实现对3800余架运输飞机、日均16000多个航段的安全监控;在数据共享方面,72家民航单位实现了航班信息、机场资源、航空器信息、客货信息、机组信息及运行品质分析等关键领域的资源共享。

问:对民航“新基建”的整体发展构想是怎样的?

答:智慧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应与行业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通过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塑造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创新体系、构建开放的数字化生态体系等,实现数据深度共享、业务高度智能。其内涵归根到底就是传统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当然,这种升级并非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否定和替代,而是理念、流程、机制、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我们认为,智慧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围绕行业安全、效率、服务、质量和效益,通过“数字化强基、智能化应用、智慧化融合”三个阶段,统筹推进行业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全面打通民航行业相关信息流,全面优化和提升安全、服务、运行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实现民航行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个实施意见、一个五年行动方案、一个示范项目

问:此次同时出台两份文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为在“十四五”规划中强化智慧民航建设主线,我们在“十四五”规划研究起草中,全文贯穿“新基建”相关内容,同时建议以“一个实施意见(瞄准2035年)、一个五年行动方案(瞄准2025年)、一个示范项目”的方式具体推进相关工作。

在制定两份文件时,我们重在创新理念、重在“立柱架梁”、重在构建生态、重在打造根基。在这一大的理念引领下,两份文件又各有侧重。《实施意见》管总体、管长远,制定到2035年的15年目标,实现“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民航数字感知、数据决策、精益管理、精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多领域民航强国的强大支撑。

《五年行动方案》则是《实施意见》的具体落实,以建设行业底层基础设施和搭建生态系统主体骨架为核心,选择关键环境和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民航“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同步。

问:“一个示范项目”有怎样的标准?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答:“一个示范项目”指的是民航局从系统监管切入点,牵头先行开展智慧民航监管服务系统示范项目,形成民航智慧监管的生态系统根基,并示范带动行业各方向、各领域新基建工作开展。

目前,民航信息化监管和服务系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已建成的电子政务一期、二期工程、行业监管执法系统(SES)等,正在建设适航审定运行管理系统(AMOS)、民用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UOM)等。但各系统应用和数据较为独立、业务协同能力不够,流程操作较为繁杂,数据口径不一、交互能力弱、与外部系统数据共享能力不足,政务服务整体效能不强,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短板,与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行业“智慧民航”发展需求等不相匹配。

为此,推进“新基建”过程中,要抓住这些主要矛盾,瞄准行业痛点和难点,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理念。该示范项目将同时落实“智慧监管”的目标,即以提高行业监管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统筹局方监管需求、实现数据融合和功能复用为重点,按照“去中心化、快迭代、高复用”的要求,采用面向服务的分布式系统架构理念,整合信息中心现有信息系统和未来拟建的系统,实现数据和业务的统一管理,推动行业主体间的数据互通和安全共享。最终完成从分散建设到统筹共用、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从传统管理到智能管理、从服务政府到服务行业的转变。

聚焦旅客体验 关注运行效率

问:近年来,有很多民航“黑科技”获得了旅客好评。“智慧出行”是民航“新基建”中最与旅客息息相关的内容。未来在这方面将如何布局?

答:“以人民为中心”是《实施意见》中首要明确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以便捷出行为导向,规划建设与运营服务并重,全面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体验,不断增强人民对民航发展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智慧出行”是《实施意见》中“打造行业融合基础设施”中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五年行动方案》重点方案之一。它以缩短旅客出行时间、提升服务品质为目标,瞄准关键环节和应用场景,做好“旅客出行一张脸”。包括着力推广“出行即服务”,加强与铁路、城市交通、互联网等企业合作,打通空地联运的堵点,精准推送综合交通信息,打造顺畅衔接的一体化出行服务链条。实施差异化安检、海关检疫“一次通关”、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一次安检”,实现旅客全流程引导、无纸化和无感化出行。着力优化中转服务流程,实现中转旅客通程联运和行李直挂。推广行李跟踪技术应用,实现行李全流程可视及行李“门到门”服务。应用旅客出行定制化和一键化技术,加强与旅游、餐饮、购物等服务企业合作,构建“航空+”服务产品,丰富出行服务体验,提升航空出行服务品质。

问:除了刚刚提到的智慧出行外,我们注意到其他3个“智慧”在两份文件中均有提及,可否举例说明将达到怎样的效果?

答: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运行、智慧监管四个“智慧”并列出现在两份文件中,是接下来民航“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和主要抓手。

比如“智慧物流”,瞄准的就是航空货运这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年的疫情考验下,航空货运格外引人注目。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转变‘重客轻货’观念,培育专业化航空物流企业,提升货物运输专业化水平”。从“重客轻货”到“客货并举”,是后疫情时代我国航空公司做大做强、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智慧物流”则是提升专业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对此提出的目标是,着力简化航空货运物流流程、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一张单”,包括提高航空货运物流设施自动化水平、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筑航空货运服务新生态等举措。

再比如“智慧运行”,就是以航班运行为核心,以秒级管控为目标,提高行业主体间的协同运行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打造数据流、业务流、信息流等各类资源要素有机融合的民航生态圈,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人机协同、全球共享,构建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着力提升各单位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自主化和绿色化水平,强化北斗系统、新能源、新材料在行业内应用。

上一篇:4W1H分析法,带你一文看懂手持机 下一篇:广东:云平台电子卖场正式上线,设立“三馆一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