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二期打造的智慧驿站,可提供多种无人自助服务。
智能跑道。
跑道旁的智慧灯杆,具备免费WiFi信号、报警、监控、广播、视频等多种服务。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不少成都市民在家门口耍出了一个既时尚又有趣的度假方式:智慧步道上体验科技生活。
如何智慧?从会自拍的跑步绿道到会唱歌的多功能灯杆,从扫码自助式的淋浴房到会动态检测有害气体的卫生间,从会变色提醒的地面斑马线到5G信号远程管理共享单车停放车位……过去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在“智慧大脑”的支配下,一一“活”了起来。这让体验过的市民不禁感叹: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有趣。
实际上,这些有趣而智慧的生活方式,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无论是成都的锦城公园还是锦城大道,家门口的智慧街区、公园里的智慧绿道,正在成为一个个被科技点亮的生活试验场,让神奇的科技真正融入生活、改变生活。
这样有趣的生活究竟有多受欢迎?一组数据,直观地展现出它的大众吸引力:截至2月17日,锦城公园共接待超200万人次,其中青龙湖作为智慧绿道的代表点位,接待量最大,最高日接待量超10万人次,接待总量近40万人次,成为春节期间成都的流量代表。
生活更有趣
跑步、洗澡玩出新花样
跑步锻炼,还能找到什么样的新乐趣?2月11日,在成都青龙湖二期全长3.3公里的环湖智慧跑道上,前来休闲健身的人们,正在享受一场锻炼与娱乐兼备的全新体验。这条沿湖蜿蜒盘绕的红色跑道上,只见不少市民正三三两两结伴跑步,而设置在湖边的一块电子屏幕上,此时正实时显示每个人的跑步里程、圈数、运动时长甚至还有消耗的卡路里。
“在路边设置的屏幕上刷脸注册以后,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电子账号,每个人的运动数据都能实时分析显示,还会形成一个排行榜,这就跟打游戏竞赛一样,好耍。”市民周小天是一位跑步爱好者,自从这条环湖智慧跑道免费对外开放以来,他就成为常客之一。在他看来,这样的跑步方式既有互动参与感,又很有科技感。
每个跑步者的数据究竟是怎么来的?在青龙湖二期技术工程师漆昕林的指引下,秘密被揭开:在隐蔽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设置在公园多处的高清摄像头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跑步者,跟踪运动情况,并智能分析热量消耗等运动数据。
不仅如此,在跑步过程中,高清摄像头还会抓拍跑步者的精彩运动瞬间并通过AI技术智能生成十余秒的短视频,“不少跑步爱好者都喜欢把自己的运动视频分享到朋友圈,这也是一种乐趣。”漆昕林介绍说,智慧跑道从去年11月建成投入运行至1月中旬,已注册用户2000余人,累计里程2600公里,每日累计使用人数达到200人次,这条科技感十足的跑道已成为城市跑友们的打卡PK生活方式。
同样智慧而有趣的,还有公园里的休息驿站。这个容纳了智慧厕所、共享储物柜、自助淋浴、无人零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服务体验,在承担厕所传统功能的同时,更拥有强大的“智慧大脑”。让这个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俨然变身成为一个小型科技馆。
究竟有啥奇特?记者围着休息驿站转上几圈,发现有意思的细节还真不少:如果无人售卖机在出货时商品被卡住了怎么办?别急,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后,就能通知远程服务人员办理退款,而设置在售卖机顶部的摄像头则能帮助服务人员比对现场真实情况;跑步后被汗水湿透了怎么办?别急,扫一扫自助淋浴房门上的二维码后,即可通过预付押金进入淋浴房,前两分钟免费冲洗,超时后每分钟5毛钱,让你在公园里就能享受洗澡的乐趣。
最有趣的是,在休息驿站的电子外墙上,正显示着卫生间的温度、湿度、氨气、硫化氢等实时监测数据,反映出卫生间的清洁状况。“特别是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一旦含量过高,数字就会变成红色,这样就能及时提醒市民暂时不要使用卫生间,也提醒后台服务人员尽快打扫。”漆昕林说,随着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贯穿于绿道
空间,用场景化创意构建智慧生活体验,这里正形成一个可感知、可体验的公园城市美好生活范本。
日常更便利
灯杆、斑马线变身“智能小帮手”
在科技的改变下,我们的寻常生活还将发生更多变化。
2月5日,成都高新区锦城大道和交子南一路的交叉口,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建一边查看地面的方形井盖,一边向同事比划着。
不久之后,井盖打开,这里将会立起一根多杆合一的“智慧灯杆”。“旁边的红绿灯、路牌、路灯、天网会视情况拆掉,所有的功能都将集合在一根灯杆上。”
更多设备集成,单体受力增加,对灯杆的材质提出更高要求。但在周建看来,材料和外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之所以“智慧”,在于它给成都“智慧城市”建设预留了一个通道。
这是怎样一个通道?打个形象的比方:之前路灯、天网等杆件设备,地下都会布置相应的线路通道,而因为规格和要求不同,铺排的线路就比较复杂,给后续城市道路的改造或修补带来更多困难。而“智慧灯杆”除了目前已有的功能以外,还预设了很多卡槽,路政等其他监管部门,根据需求将其设备直接通过卡槽安装即可。
更厉害的是,“灯杆”还可以“变身”为车流量和人流量的采集器,通过监控摄像头或红外设备将数据汇总,定期分析,比如高新区哪条街道最堵,哪个时间最堵,并提供优化方案,“该处红绿灯是该调快两秒还是调慢两秒,最终缓解交通堵塞难题。”
作为成都首条以“智慧”为主题打造的大街,锦城大道改造升级工作于去年正式启动,这条大道还有许多值得期待的细节之处:
比如会变色的智慧斑马线,它将一改过去传统,让路面上的斑马线也动起来。禁行时,地面斑马线将亮起红灯;通行时,将闪烁绿灯,让市民通过色彩的变化直观感受,快速安全通过马路。又比如,共享单车如何做到更加规范地停放?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识别街面单车爆仓和违章停车事件,还可识别活跃车、僵尸车等,辅助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停车点位和车辆投放指标。“再形象一点,如果没有把共享单车停到指定点位,车辆将无法上锁。”
据了解,根据设计方案,锦城大道上还将设置车位预约、智慧垃圾桶、交互式投影装置等,让这条“智慧”大街更加便利市民生活。
管理更高效
物联网、大数据让“城市大脑”更聪明
无论是智慧公园还是智慧街道,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在为这座城市的老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科学,甚至还将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在总面积达到3万亩的青龙湖,尤其是青龙湖二期里,除了智能绿道、智能驿站之外,实际上还有无人安防巡逻车、无人驾驶清扫车、智慧点餐、沉浸式全息餐厅、智慧物联杆等总共十余种智慧设施设备,也正是在这个智慧无处不在的公园里,却很难见到工作人员、服务人员的身影。
“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我们把整个公园里的灯杆、摄像头、巡逻车等都变成了物联设施,最终在后台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平台管控,从而对整个园区进行集约化管理。”漆昕林表示,在看不见的后台,其实设置了一个由四五十人构成的团队,负责园区的日常运维,不少问题在后台就直接完成了处理,由此大大降低了现场出勤的人力成本。
位于高新区锦城大道的多功能智慧灯杆,其作用也不可小觑。周建坦言,结合正在加紧安装的上百个灯杆,未来这些灯杆上搜集的各种交通信息、天网监控数据等,都有可能最终汇集在同一个平台上,对整条街道甚至整个城市进行完整数据画像,从而集约高效管理。
面对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海量数据,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被开发。比如,在青龙湖二期,需要注册APP才能实现运动数据分析的智能跑道,以及扫二维码才能进入自助淋浴房和使用无人售卖机等设备,相关用户信息都会被搜集储存起来,最终开发团队将根据不同的用户信息,进行诸如餐厅等各类商业信息的精准推广。
不过,漆昕林同时表示,用户信息数据的处理,必须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技术团队也会保障这些信息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