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办证苗圃1365家,面积26.6万亩,苗木总产量8000余万株。如此大量的苗木从哪儿来(种源在哪)?将到哪儿去(供应哪个造林工程)?苗木质量又如何?北京以电子标签为载体的林草种苗可追溯系统将解决以上问题。
为拓展前沿科技在林草种苗的应用场景、改革创新园林绿化政府服务,市种苗站探索建立林草种苗可追溯系统,采用先进的物联网、防伪鉴真等技术,用电子标签为苗木建立“身份证”,通过信息记录的手段进行从种源登记、在圃管理、出圃销售到造林应用的全程痕迹化管理,实现苗木管理的来源清晰、去向明确、全程追溯。
电子标签集成苗木“两证一签”(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合格证及苗木标签)信息,有效解决了传统纸质苗木标签信息记录不规范、信息承载量有限、不便于携带、不能即时资源信息共享、不便于整理分析等问题。不仅于此,围绕种源管理、质量追溯、生长观测、科普教育等功能,目前开发应用的“移动林业”APP进一步拓展,涵盖了入圃管理、在圃管理、出圃管理、日常养护、生长调查、观测登记、查询统计、现场验收、现场检查等11个模块,覆盖苗木生产经营、产地检疫、科技项目管理等应用场景。
从苗木入圃开始, 一树一码挂上电子标签,相当于给苗木配置了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拥有照片、“姓名”、“身高”、“胖瘦”、从哪来的、种在哪、生长环境如何、年生长量、一年浇几次水、打几次药、有无病虫害、销往哪去等等信息,实现全程化精准化数字化质量追溯管理。截至2020年底,全市苗圃已推广使用80余万个电子标签。
对政府部门而言,电子标签是苗木全程化质量管理利器。系统标准化记录全市苗圃及苗木信息及造林工程苗木需求信息,搭建苗木供需对接平台,同时通过电子标签后台数据共享,可将产地检疫合格证数量与使用电子标签的苗木数量相挂钩,减少套用行为发生,为开展决策分析、质量监管、执法检查、解决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种苗企业而言,提供了一种精细化经营管理工具。一树一码配置电子标签,日常登记观测记录和生长记录,实现了在圃苗木的电子档案管理,同时扫描电子标签显示苗木基本信息、植物检疫信息和生产经营者信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展示了北京苗木的品牌形象。
对社会公众而言,开启了一个园林科普教育展示窗口。通过扫描电子标签二维码轻松了解树种信息及栽植要点,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增强的认树、护树、爱树的需求,营造更加浓厚的公众监督和科普宣传氛围。
未来将加快种苗行业数字化发展,将林草种苗可追溯系统作为数字经济、数字城市管理的一部分。以科学决策、高效管理、精准服务为目标,进一步拓展完善种苗可追溯系统功能,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冬奥会建设等重点工程选育“乡土、长寿、抗逆、美观、食源”的苗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动种苗行业从传统向现代化管理过渡,为北京园林绿化保驾护航,为国家生态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