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双高校”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任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从2019年开始,积极探索集空间、资源和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围绕图书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融合智能设备、舒适环境、人文气息,以读者为中心的视觉、听觉、感觉的多重阅读,构建了更适合职业教育的新空间、新模式、新体验的全新信息服务方式,将图书馆空间再造与信息素养教育相融合。
馆藏空间从“传统化”到“特色化”
为发挥图书馆在学校“双高校”建设中的育人功能,更好服务教学、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助力学校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通过空间再造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打造了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学业支持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社工孵化基地4个特色主题信息共享空间,集图书阅读、学习交流、学业支持、视频观摩、VR体验于一体,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是湖南省内首个建于高校图书馆内的多功能红色文化教育专题馆,典藏了来自了省内外党史专家、教授赠送,学校精心采购的珍贵党史文献资源6000余册,图书涵盖湖南革命人物生平、湖南革命发展史等红色经典文学,内容以3D影音、投影、电子地图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方式呈现,激发了读者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史料支撑,也为课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资源。
服务模式从”人工化”到”智能化”
为了改变传统人工服务带来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不稳定等弊端,实现馆内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图书馆更新了图书管理系统,全新升级的系统,实现了馆藏科学分类和借阅科学管理,还建成了移动图书馆APP,利用手机和PC端的结合给读者提供了在线图书预约和续借的服务,先进的在线采访功能为教师荐购图书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选择。
2020年学校又建设了RFID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它能将图书管理流程智能化,通过图书精准定位、自动盘点等功能,结合学校现有的虚拟卡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读者“一站式无卡自助借还”,解决了读者找书困难、借还手续烦琐、流通效率不高等矛盾,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为确保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能查到每本书所在的位置,学校还建设了可容纳50余万册图书的全新密集型书库,提高藏、借、阅效率。图书馆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获取信息、检索信息的能力。
阅读体验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为了突破传统图书的静态被动阅读模式,给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学校利用信息手段对文献知识进行数字化、可视化、有声化制作,对阅读模式进行了多样性的变革实验。从学校十三五规划初期,图书馆就着手对馆藏书目进行了数字化建设,逐年增加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等数字资源的购买比重,并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复合共存,实现馆藏资源的纸电一体化,截至目前图书馆拥有CNKI、万方、维普、读秀、QQ阅读、超星视频、超星百炼、银符考试、百度文库等十余个数据库,72万册电子图书资源。读者在馆内使用自己的电脑、手机、IPAD连接免费WIFI或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借阅机,便可以享受到数字阅读的便利。
为了更契合职业院校特点,满足在校外进行实习实训的师生读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学校2020年初完成了WEBVPN的部署配置工作,WEBVPN系统与学校一站式服务大厅集成,校外师生读者只需登录一站式服务大厅即可实现电子资源的校外访问,特别是疫情期间为呆在家里的师生提供了访问校内资源便利。
在实现有声化阅读体验方面,图书馆2019年引进了两台集配乐、朗读、录音、录像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朗读亭”,配套提供千余种名篇读本的免费阅读资源,定期更新有声读物和电子读本阅读内容,在图书馆日、国庆、九一八等特殊的纪念日图书馆推出各类公益有声阅读活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实现资源的可视化阅读方面,学校2020年在图书馆新建的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让读者们通过VR仿真技术了解了“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馆内还整理了5000多个红色影视剧作和专题纪录片等电子资源,这种沉浸式、可视化的阅读模式,深受读者们的欢迎,将阅读变成了“悦”读。“可视阅读+有声阅读”这种全新双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了更便捷、多元、有趣且易于分享的阅读体验。
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生动的文化熏陶, 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信息素养。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墨卷育慧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高职特色信息素养教育空间建设的过程中立足民政特色,深化立德树人理念,推进文化育人功能,融合信息技术与应用,优化管理服务模式,将资源建设与学校特色化、数字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守正出新,助力“双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助力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构建了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