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智能机器人:为抗击疫情赋能 为智慧医疗探路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21-04-19 11:21:00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大数据技术在影像识别、基因测序等领域充当急先锋,智能机器人则可完成繁重、危险或重复性的“脏活累活”。机器人等智能技术效果和优势显著,合乎民意人心,展现了我国智能技术应用的国际前沿地位和广阔发展空间。



机器人抗疫效果显著、优势明显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智能机器人成为医护人员肢体的延伸,在消毒、检测、导诊、巡控、采样、远程辅诊、物流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堪称“抗疫尖兵”。目前,智能机器人还在常态防控阶段继续发挥作用,已进入日常生活中的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承担起自动测温等任务,显著减轻了日常防疫负担。

在抗疫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展现出了四方面优势:一是机器人在杀菌消毒、安防测温等方面全天候执勤,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以便他们投入到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领域中;二是推动“无接触智能诊疗”,避免了医患交叉感染;三是降低失误率,钟南山院士就曾指出,机器人能“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样本质量”;四是社交机器人可缓解因疫情隔离而造成的老人等独居人群的寂寞感。

机器人抗疫顺应民意、合乎人心

2020年11月底,一项题为“您如何看待新冠疫情期间使用机器人的现象?”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民众对抗疫机器人持有积极认同的态度。问卷共有各年龄段和国内各地区的1686名参与者,其中包括203名医护人员和127名技术研发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可机器人在消毒、送药和测温等作用,并认为相关部门应确保机器人隐私安全、多功能性及多场景和循环能力等等。

超过97.5%的受访民众希望或不排斥机器人成为人们身边的好帮手,认为智能机器人是高新技术正能量的彰显。欧美社会存在较多机器人会让医护人员失去工作岗位的顾虑,而国内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机器人做的是脏活累活,能解放医护,使其从事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更善于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即机器人占有一部分岗位的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岗位。与技术研发和学术研究受访者相比,医护人员对人机分工协助了解最多,对自身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的顾虑程度却是最低的(23%)。

抗疫机器人应用领先、输出海外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和深圳等地高新技术企业牺牲春节假期,与时间和疫情赛跑,研发出了多种适合不同抗疫场景的机器人。临危受命的机器人成为我国抗疫前线应用最广、最接地气的智能技术之一,引起了美、德和日等多国媒体和网友的关注和惊叹。在国际范围内,将机器人投入抗疫虽有其它尝试,但像我国抗疫前线如此规模性地使用消毒、测温、辅诊、传输以及采样等如此多种类机器人的情况,在国内外抗疫史上尚无先例。相比欧美和日本,我国抗疫机器人种类多、实战快、受众广、合人心,证实了我国对高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也预示着我国或会形成实用导向型的机器人文化。

在抗击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是我国与其它国家团结抗疫的代表性案例,也成为了我国高新智能技术一张闪亮的名片。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在白俄罗斯和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抗疫医院、隔离区域和国际机场中派上用场,收获了大量好评。其中,高效的杀毒机器人尤其受欢迎。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疫情,我国将机器人抗疫优势最大化,不仅服务于我国的抗疫实战,也在国际范围内起到了示范作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了实践当中。

机器人抗疫意义深远、未来可期

智能机器人不仅直接服务于抗疫大局,还有两点深远影响。一是机器人是智能科技力量的显影,是对科技向善的宣传。智能机器人与人“共克时艰”,为媒体和民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加深我国民众对科技强国理念的认可与尊重。二是机器人先行,成为智慧医疗的试金石,为AI赋能医疗体系落地探路,也为建设行之有效的应急和长期智慧医疗体系积累了前期经验。

未来,我们无法完全排除未知危险病毒再次危害人类健康的可能性,而机器人在解决高传染风险、繁重和重复性工作方面极具潜力。接下来,医疗机器人的技术和医疗领域的人机协作会不断升级,完全可以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到2025年,全球医疗保健市场人工智能规模将达272亿美元 下一篇:芯片短缺,正在影响国内龙头家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