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农产品严重残药等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针对畜牧业、农产品的监管追溯成为了一大关键方式。
以畜牧业为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牲畜上应用RFID技术进行跟踪识别已经非常普及。比如,英国政府就规定对牛、猪、绵羊、山羊、马等饲养动物都必须采取各种跟踪与识别手段。
通常会在动物的耳朵上装上耳标,通过RFID技术的无线传感能力,记录动物的详细信息,比如品种、年龄、体重、饲养人信息、患病情况等等。同时,这些标签可以自动读取数据,并能将这些数据直接送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中去。
日本则在蔬果EDI协议会的主持下开展了针对苹果、米、蔬菜等农产品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履历和食品追踪系统。日本许多农田都在使用田间伺服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使用RFID等无线技术的田间管理监测设备自动记录农田影像与土壤酸碱度、温湿度、日照量乃至风速、雨量等微气象,详细记录农产品的生产成长记录。
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消耗量同样居世界第一,食品安全问题时常见诸报端。为了保障居民健康,必须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对产品的生产、流通进行全过程的记录,而RFID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
不过,RFID技术想要在农业上实现规模化应用,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首先,农业生产有着“靠天吃饭”的特点,极容易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且不同作物差异性很大,难以直接复制同一套RFID应用模式。此外,许多农业场景中存在水、湿度大等问题,会对RFID的读取率产生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