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离7月23日的“2020东京奥运会”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我至今仍能清晰回想起中学暑假的日子,天天趴在电视跟前追看一场场奥运比赛的情景。由于受到COVID-19造成的巨大影响,本该在去年夏季举办的奥运会不得不顺延一年时间。
(来源:pexels)
即便如此,目前,在日本国内,甚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COVID-19的阴云仍未消散,给这一届奥运会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也使得人们面对本届奥运会时的感受更为复杂。
奥运会是一部浓缩科技史
奥运会作为一场全球盛事,背负着全人类“不断超越、和平交往”的理想象征意义。特别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奥运会也成为了众多高科技的首发场,甚至可以从中透视出一部浓缩的科技发展史。
早在100多年前,瑞典斯德哥尔摩就已经在奥运会上使用电子计时器,大大提升了一些项目中比赛成绩的记录精度,当时的田径比赛成绩也成为了奥运史上第一批正式的世界纪录。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第一次使用高速摄像机,而高速摄像机也是由荷兰人所发明出来的。
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实现奥运比赛的电视直播。
1964年,借助卫星通信系统,东京奥运会上首次实现全球转播。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将电脑系统引入奥运会,进一步提升了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测量精度。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使用8K,以及VR技术对赛事进行转播。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越来越多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被引入奥运会。其中,RFID技术在奥运会整个比赛过程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接下来,笔者将以大家最熟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看看RFID技术在奥运会中主要发挥了哪些作用?
(来源:pexels)
RFID技术在奥运会中的各大应用场景
(1)奥运门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开、闭幕式和主要竞赛场馆的观赛门票上首次采用了RFID标签技术。观赛观众进入比赛场馆时,只需在检票仪器上刷一下手中的门票即可。通过无接触式RFID技术,大大提高了奥运会门票的防伪甄别能力与检票速度,进而有效防止了人群拥堵的现象。
此外,奥运会门票的RFID芯片中还详细记录了门票的购买时间、地点、入场时间和座位区域等具体信息,以便于后续奥运赛场的安全秩序管理。
(2)奥运食品安全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保障运动员和众多工作人员的饮食安全问题,组织人员需要严密监控包括运送在内的食品供应的每一个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用RFID技术对生产、处理和运输进行监控便成为不二之选,奥运期间所有食物全部都配备了RFID标签,实现全程监控溯源。
据了解,北京奥运期间提供了共约1700万份食品。按照奥运食品安全标准对出厂产品实行逐批检验;建立奥运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实行专车专用、封闭运输、全程监控。在这些过程中,RFID的无接触式识别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奥运会期间,RFID技术重点防范了4类食品突发事件:食源性疾患,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物质的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以及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等认为恶意污染食品事件。
(3)奥运物流
为了更好地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面对巨大的物流需求,政府专门成立了北京奥运物流中心。
奥运会期间物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单单比赛器材就高达120多万件,再加上其他办公家具、家电、特许商品等,总体数量高达3000万件。由于奥运会作为一个长期的综合运动赛事,对物资的需求更为机动灵活,使得物流运作更为复杂,另外,奥运物资的跟踪和使用记录要求也非常严格。
正是在这些严格的要求下,提升奥运物流的透明度,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优化传统物流方式便成为十分紧迫的事。借助RFID技术实现对物资的唯一标识,再通过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在各个物流环节上的实时监控跟踪,实现奥运物资供应链的可视化。
透过RFID在北京奥运会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门票管理、食品安全、安全防卫、防伪打假等等,可以发现RFID几乎有着“无孔不入”的灵活性。这是因为RFID作为一种无线数据采集技术,更多是开掘不同场景中潜藏的数据潜力,这就使得它具备了很强的开放性。
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超大型体育盛事,也是推广高科技市场化的绝佳平台。从RFID与奥运会的关系中可以看到:一方面,RFID无线数据识别传送给带来了很大便利,另一方面,奥运会也对RFID技术的推广普及大有助益。
回望北京奥运会,RFID技术既保障了奥运会的安全进行,又使得中国在RFID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奥运会的实际应用和检验,RFID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期望,成为RFID市场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