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在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创新应用方面提到,研发推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电子标识等技术,构建车辆数字身份注册认证体系,推动可信数字身份在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还提出,推动加快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研究制修订配套规范和技术标准。
电子标识又称“汽车电子车牌”,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延伸。它的外观大小都和身份证差不多,车牌芯片里面储存了车辆的车牌号码、车辆信息、年检、保险、使用性质等重要信息,安装在车辆的前风挡玻璃右上角。每个电⼦车牌都是唯⼀的。可以说电⼦车牌就是车辆的身份证。
2016年1月20日,无锡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启用汽车电子标识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的示范应用城市。2017年2月,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示范推广车路协调技术,推广应用智能车载设备,推进全自动驾驶车辆研发,研究使用汽车电子标识”。不过由于国内相关立法一直未能推进,前期出台的多为地方性管理条例,电子车牌在国内还没有大面积铺开。
如果说去年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是电子车牌在全国“从点到面”的曙光,那么昨日发布的《“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则是推动汽车电子车牌使用的润滑剂。
电子车牌的应用解决了交通领域的许多痛点,给交通管理部门及⼴⼤车主都带来了极⼤便利。
作为无纸化、⾃动化、智能化的电⼦车牌。能够最⼤限度地避免被冒⽤、盗⽤和仿制,弥补了传统车牌容易被遮挡和篡改的缺点。当驾驶员出现交通违章行为的时候能够迅速识别,如违停、超速等。此外,电子车牌和传统车牌信息统一,届时如驾驶员发生肇事逃逸、车辆被盗等情况,找寻车辆或驾驶人的难度也将大幅度降低。据业内人士透露,电子车牌或将集成ETC模块,当驾驶员申领电子车牌后,既默认注册ETC,可更准确、方便确认车辆的行驶区间和时间,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高速收费站拥堵,以及部分司机盗刷他人ETC的情况。
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都应该是更便利、更快捷、更舒适的⽣活。我们期待电⼦车牌“一毫之善,与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