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Aruba宣布与信尚安IoT System集成 实现Wi-Fi与IoT的平滑结合
作者:媒体合作
时间:2022-09-06 08:54:41
近日,慧与科技公司旗下Aruba宣布与广东信尚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尚安”)合作,将Aruba Wireless与信尚安 IoT system集成,为商业客户提供了包括智能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在内的完整商业IoT解决方案
关键词: Aruba

近日,慧与科技公司旗下Aruba宣布与广东信尚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尚安”)合作,将Aruba Wireless与信尚安 IoT system集成,为商业客户提供了包括智能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在内的完整商业IoT解决方案,允许客户随时在Aruba Wireless上扩展出更加智慧的IoT网络,并获得策略一致的使用体验。

全球LPWAN低功耗技术正在以不可思议的创新力支撑着IoT网络的高速发展。从购物中心到制造业厂房,从医疗机构到教育机构,全球各类企业的IT主管正在面临一项困扰已久的挑战,他们发现当这个由传感器组成的智慧网络已经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时,就会愈加强烈地需要实现Wi-Fi高速网络与IoT网络的更加平滑结合,以提升整体网络的策略一致性,这不仅仅包括传输协议、数据策略、安全策略,甚至还需要包括管理策略、中间件策略和应用策略。

Aruba的Wi-Fi技术具备接入IoT网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Aruba的Wi-Fi 5(802.11ac)和Wi-Fi 6(802.11ax)室内外无线接入点(AP)已经提供了可面向低功耗IoT网络的扩展能力,能够与功能齐全的空间位置数据、传感器数据提供一致可靠的传输能力和品质保障,非常适合与当今最前沿的IoT技术路线形成高互补性、强关联度、平滑一致性的网络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Aruba与信尚安携手推出IoT解决方案,能够轻松实现IoT网络与Aruba Wireless网络管理、安全策略、数据平台的一致性。该IoT解决方案采用创新而全球领先的IoT网络传输协议转换技术,专为结合Aruba AP使用的多协议转换Gateway设备,能够将全球各主要标准IoT协议无缝结合到Aruba Wireless,包括LoRaWAN、RFID、ZigBee、Sub-1G等,实现复杂IoT网络到Wi-Fi网络的无缝平滑结合。客户在使用Aruba Wireless的同时,随时可以通过极简的方式扩展IoT网络,并以需要的传输协议连接各类传感器,有效节省成本,例如网线成本、非以太网馈线成本,以及供电线路成本投入等,也不需要破坏已经建成的房屋装修。

一直以来,IoT网络供应商难以做到与Wi-Fi厂商实现产品间高度融合的同时,避免采用非标准技术的强行连接而带来的扩展风险,这将使得用户在未来扩展网络时,难以实现向全新传感技术、传输协议的开放。而Aruba和信尚安联合推出的解决方案在实现极简式的网络融合的同时,避免了非标准式的扩展风险。信尚安的IoT产品已通过Aruba网络的互操作性验证,并为Aruba网络面向未来建立IoT生态技术及解决方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标准化的示范价值。

Aruba中国区总经理谢建国表示:随着IoT发展,物联网设备不断增加,商业用户对于物联网的无线连接需求高涨,这次推出的IoT解决方案完美集成了双方的优势,将Aruba领先的Wi-Fi技术与信尚安IoT无缝结合,确保了物联设备的Wi-Fi连接质量,能够满足企业未来业务拓展需求。未来,Aruba将与合作伙伴一道,紧跟市场趋势,推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构建一个智能互联的世界。

信尚安CEO徐阳春表示:信尚安作为Aruba长期的合作伙伴,从数据源头采集、数据传输中的品质与安全、消弭孤岛与烟囱的平台融合到面向应用的算法与数据输出,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最佳品质的网络智慧化和边缘可控的方案和服务。此次与Aruba携手推出IoT解决方案,拓展了Wi-Fi技术在物联网场景的应用,实现了IoT和Wi-Fi网络策略的一致性,帮助企业节省建设和运维成本,有助于企业在智能物联时代把握机遇,加速业务发展。

关于Aruba(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子公司)

慧与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旗下的Aruba是安全、智慧边缘到云网络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厂商,Aruba的解决方案采用AI技术实现网络自动化,并运用数据创造丰硕业务成果。Aruba通过Aruba ESP(边缘服务平台)和NaaS(网络即服务)的模式,采用云原生方法来帮助客户满足园区、分支机构、数据中心和远程工作人员环境中的连接性、安全性和资金要求,能够覆盖有线、无线LAN和广域网 (WAN) 等所有网络连接方式。

上一篇:RFID智能校服上线,重新定义校服式管理 下一篇:服贸会上下起“红包雨” 数字人民币“解锁”更多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