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云从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8月6日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
关于定增终止的原因,云从科技表示,鉴于近期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公司实际情况和整体战略规划的深入考量,经审慎分析后,公司最终决定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对此,云从科技也进一步表示道,公司决定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是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公司发展规划,经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后作出的决策,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会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一波三折”的定增预案
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层出不穷。2017年,谷歌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后,BERT、GPT等预训练模型相继提出。2019年,基于预训练模型的算法在阅读理解等任务中逐渐超过人类水平,预训练模型理论的算法能力也不断在多个AI榜单中夺得冠军。2020年,OpenAI发布的NLP大模型GPT-3,实现了千亿级数据参数,大模型也成为了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代名词。2022年,ChatGPT的出现更进一步确定了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主流技术路线的趋势。
大模型技术能够在大量未标记的人类语言材料上训练,大幅减少了数据标注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大模型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通过“预训练+下游任务迁移”的方式,可以快速在不同场景实现迁移部署。因此,大模型技术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其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
而云从科技作为一家主要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公司希望基于大模型提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认知能力,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趋势,从而巩固公司核心技术壁垒,助力公司应用场景新拓展,提升公司市场地位。
于是,云从科技于2023年3月30日披露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6.35亿元,用于云从“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托云从科技算法研发能力和大模型理论基础,用于行业大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构建以及行业大模型下游场景的应用研发,力争形成围绕行业大模型的全链路大模型综合解决方案。具体建设内容分为4个子项目的研发,分别是标杆行业专用大模型的研究与构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整合与综合实践、数字人应用产品的标杆打造和生态建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专用大模型在行业智能化升级领域的实践。
然而,云从科技的定增计划可谓是“一波三折”。在距离云从科技为“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发布定增36.35亿计划过去一年时间后,却传来了募资额将“砍半”的消息,募资额度从过去的36.35亿元缩水至18.52亿元。
2024年4月,根据云从科技发布的《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二次修订稿)》公告显示,云从科技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8.52亿元,募资金额仍旧全部投向“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
实际上,这也并非云从科技首次调整募资计划。在2022年云从科技登陆科创板时,其募资额也从37.5亿元“腰斩”至实际募资17.28亿元,并影响了募投项目的资金投入。
亏损严重,持续经营能力、定增项目遭问询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凭借其特有的性能优势持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人工智能成为了全球吸金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科技圈持续加大对AI的投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加速发展阶段。
但也都知道,亏损仍是当下多数AI企业的常态,这些企业面临着盈利难、估值高、商业回报少等难题,而且AI技术的研发投入是个无底洞,甚至也难以找到商业化出口。根据华尔街分析师则预计,到2026年,大型科技公司每年将在开发AI模型上花费约600亿美元,但到那时,每年从人工智能中获得的收入仅为200亿美元左右。
就云从科技的业绩状况来看,近5年来已经累计亏损约36亿元。根据云从科技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40亿元、-8.13亿元、-6.32亿元、-8.69亿元、-6.43亿元。而且2024年第一季度,云从科技亏损同比进一步扩大11.62%,亏损达1.6亿元。
对此,云从科技的持续经营能力、盈利情况以及定增项目本身成为了上交所问询的重点。
其中,关于云从“行业精灵”大模型定增项目,上交所重点关注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以及项目对公司经营、盈利情况、收入结构及客户结构的影响。
对此,云从科技表示,行业大模型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下游市场长期持续向好。而且人工智能整体产业长期向好,公司看好4个子项目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定增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对更多下游场景进行布局,为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另外,项目有利于降低未来边际研发成本,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公司甚至根据模拟效益测算,项目实施后的第五年,公司将扭亏为盈。
而关于公司业绩亏损的情况,云从科技则表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高额的研发费用。2020年至2023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5.78亿元、5.34亿元、5.6亿元、4.9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6.59%、49.67%、106.45%、78.1%。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云从科技在研发方面投入相当高,但实际上其实力却不及同行。在高额的研发投入背后,云从科技的研发效率效益、研发精准度并未呈现出相对应正比的结果。
写在最后
自ChatGPT等AI大模型的兴起,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投资热潮。但由于AI商业化进程缓慢等因素,使得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可持续性产生了疑虑,全球AI行业的投融资热潮正在消退。
根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2023年人工智能(AI)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总额约为4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27.10亿元),比2022年的473亿美元下降10%;AI领域的融资交易量约为2500笔,创下了自2017年以来行业新低。
实际上,不管是云从科技定增项目的终止还是AI行业投融资热的“降温”,其折射出的是资本对于AI行业的关注与投融资更加趋于理性和成熟,AI的商业化落地和变现逐渐成为了行业关注的核心。
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行业动态和市场走向,敬请关注8月28-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9、10、12号馆盛大举办的IOTE 2024第二十二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本届展会将聚集物联网行业的最前沿发展技术,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最活跃的企业展商。IOTE物联网展致力于连接物联网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面向物联网企业,打破信息孤岛,使得资源信息在各个环节流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