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单位所拥有的办公家具、电脑等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增多,原有使用条形码技术的传统资产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并最大限度提高其使用效率,是资产管理人员面临的最大难题。RFID技术作为新型的射频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本文通过将RFID技术应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多年来的发展与积累,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出现数量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烦杂。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种类多、价值高、分布较分散等特点,这使得各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管理难度和复杂度愈来愈大。经调研部门资产管理业务工作,发现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1 传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在使用条形码1与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传统人工管理固定资产信息的模式,该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宜移动且数据不更改的场合,具有制作容易、成本低、条码识别简单等特点。但在面对易移动的固定资产,该管理模式存在人工统计效率低且易出错、条形码使用时间长后容易磨损无法辨识、资产状态无法及时跟踪等缺点,久而久之会导致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的情况。
1.2 每年资产清查难度大
传统固定资产盘点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由于人为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差错,很难保证固定资产的账面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匹配,上报的固定资产清查数据也不得不走个过场、应付了事,全面彻底地核查工作无法真的落到实处,无法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1.3 资产流动难以监控
随着单位不断发展,给职工配备的办公设备及家具也不断增加,像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办公桌椅等均有着较强的流动性,在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下,由于记录和检查手段滞后,无法实现账实同步一致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造成资产的流失。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没有可靠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积极应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巨大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与方式。本文结合RFID技术的特点,深入探讨将该技术应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
2
RFID技术简介
2.1 RFID技术科普简介
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一种非接触式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无须与被识别物体接触,即可完成被识别物体信息的读取、处理和采集。RFID技术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世纪50-60年代,RFID技术最早是由哈里斯托克曼于1948年10月提出的,他研究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为该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RFID技术也逐步进入了实验室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产品应用测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RFID技术的理论快速发展,RFID技术与产品的结合不断被测试出现了一些RFID应用;
第三阶段(产品商业应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RFID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RFID技术标准,RFID产品不断完善,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RFID系统基本原理
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服务器这3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标签又称为RFID标签,主要由天线和芯片构成,其中,芯片用于存储管理资产的标识信息,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通常,固定资产的电子标签选用无源标签,即标签内部不带电源,由阅读器发送信号读取电子标签中的相关数据。
阅读器又称为读写器,主要由射频模块、RFID控制器和天线构成,其不仅可以将资产标识信息写入电子标签的存储区域,还可以将资产标识信息读取出来。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阅读器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将读取出来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中系统对读取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查询资产数据信息。
3
RFID资产管理系统架构
3.1 系统概况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本文以的资产实物为基础,主要由手持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中资产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将RFID技术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建立了一种从资产入库、申领、调剂、借用、归还、盘点、维修、处置等全流程的RFID资产管理系统,打造资产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移动化、高效化的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手持终端设备程序:资产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查找、盘点等工作。
服务器中资产管理系统:各级资产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的录入、查询、修改、借还、维修等。
3.2 系统架构
RFID资产管理系统基于SOA架构体系,采用C/S模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实际,构造一个资产管理的应用平台。该平台可部署在Windows、Unix等主流操作系统中,应用Sql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并加载在IE、火狐等各种主流浏览器上。
3.3 RFID资产管理系统管理功能
3.3.1 资产可视化管理
系统提供完善的资产门户界面,资产管理部门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统计固定资产数量、价值、状态、类别、使用部门及存放地点等,并进行图形化配置,包括各类资产投影图、鸟瞰图等。
3.3.2 资产标签管理
资产标签的管理主要由资产管理员操作。当固定资产入库时,资产管理员通过RFID资产标签打印机批量操作,不仅将资产信息打印在资产标签上,还将相应的资产数据写入相应的RFID标签芯片内。
3.3.3 日常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事务的全流程管理,包括资产申领、调剂、借用、归还、盘点、维修、处置等。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查询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本系统支持固定资产的查询,显示查询资产的相关信息。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批次多,维护时间和报废时间至关重要,本系统设计了维保到期及报废最短年限的提醒功能,在到期前一个月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提醒。
3.3.4 资产盘点与查找功能
系统发起盘点任务,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手持终端设备获取资产数据,盘点结果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至系统中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当需要查找某个固定资产时,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可在手持终端设备中输入相关标识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扫描,当系统识别到该固定资产时,手持终端设备将发出报警,距离越近报警声音越密集。
3.4 应用RFID技术的关键问题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需要解决选择何种类型的RFID标签、RFID标签贴到哪些设备上、RFID标签怎样贴、RFID标签如何与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相对应等问题。经过在管理中的实践,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如何选择电子标签的类型?固定资产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固定资产以及IT固定资产等。为保障电子标签识别的准确性,响应国家过紧日子的要求,在面对铁柜、保险柜等含金属材料的固定资产以及打印机或电脑等IT固定资产时,选择性能较好的抗金属电子标签;在面对木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固定资产时,选择普通的电子标签。
根据日常管理经验,对于上述固定资产可以使用“一标到底”的管理方式,在办理入库之后张贴单位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应用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显示的主要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规格、入账日期等。
如何开展固定资产实物清查工作?将制作好的电子标签与固定资产对应粘贴,使每一个固定资产都拥有唯一标识,建立电子标签与固定资产的对应关系。将固定资产信息录入RFID资产管理系统,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台账。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开展固定资产物资、RFID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台账和电子标签对应信息的梳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台账和现场实物、电子标签均保持一致,实现存量的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
4
RFID资产管理系统优势
4.1 准确性方面
储存容量更大,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容量大,可以存储更多资产管理信息。数据更新效率更高,传统条形二维码只能通过更换条形码的形式更新资产数据,而电子标签内的数据可以反复读写,读写次数能达到10万次。
4.2 高效性方面
传统条形二维码需贴近固定资产读取方式不同,在读取固定资产数据信息时,手持终端设备可在至少5m的范围内任何方向上读取,不受障碍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盘点速率大幅度提高,能批量、同时处理多个电子标签,快速生成盘点清单,30分钟内可盘点多达万件资产,盘点速率提高500%,准确率提高200%。
4.3 稳定性方面
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长,更加耐用。电子标签内的数据信息保存时间很长,一般不小于10年。
4.4 智能化方面
能迅速智能查找资产,在手持终端设备识别范围内快速读取、识别电子标签,并发出警报声,从而帮助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快速找到目标固定资产。
出口报警提醒,在出入口处应安装固定读写器,对粘贴有RIFD标签的固定资产进行监测,并发出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