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交所上市委会议的落槌,摩尔线程正式跨过IPO门槛,以“88天闪电过会”刷新科创板审核速度,向着“国产GPU第一股”全力冲刺。
这家成立仅五年的芯片新贵,不仅承载着打破英伟达垄断的产业期待,更以“全功能GPU”的技术突围,在AI算力爆发与国产替代加速的双重风口下,开启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全新篇章。
五年狂奔:从“英伟达中国军团”到国产GPU领军者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当前,公司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并拓展出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
在国内GPU领域,摩尔线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摩尔线程率先实现了在单芯片架构上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以及超高清视频处理所需计算能力的突破,推动了我国GPU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
相比采用GPGPU、ASIC等技术路线的其他单一AI加速卡产品,MUSA架构技术具备更强的计算通用性、更优的技术演进能力、更佳的生态兼容性以及更广泛的市场适应性。凭借更全面的功能和更完备的计算精度摩尔线程产品具有更高的计算通用性,能够适配AI、AI4S(AI for Science)、大数据处理、数字孪生、图形渲染、高清显示等多样化计算需求。此外,产品高度兼容全球现有GPU应用生态,无缝集成开发框架与工具链,可大幅降低迁移成本,确保技术应用的连续稳定。
目前摩尔线程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领域核心产品的突破。例如,公司MTT S80显卡的FP32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3060;MTT S5000千卡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财务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的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8.44%。进入2025年,其增长更是迅猛,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02亿元,这一数字已超前三年营收总和。
不过,在营收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持续的亏损。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进入2025年上半年,虽然亏损规模大幅收窄,但仍录得净亏损2.71亿元。
而致使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的核心原因,系摩尔线程在研发上不断投入巨额资金,持续“烧钱”。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17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8.1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626.03%。
在毛利率方面,随着摩尔线程产品的不断发展,逐步拓展专业图形加速、AI智算等高性能、高毛利领域产品,公司的毛利率逐渐上升。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0.71%,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毛利率达69.14%。
IPO高光:80亿募资背后的战略图谋
摩尔线程的上市进程,堪称科创板的“闪电战”。从2025年6月30日受理,到9月26日成功过会,仅耗时88天,刷新了科创板同类企业的审核纪录。
在科创板“1+6”改革的加持下,未盈利企业上市的通道进一步拓宽,摩尔线程得以凭借其高成长性和技术实力,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而此次过会,不仅是对摩尔线程技术创新的肯定,更是对国产GPU产业发展前景的信心背书,为更多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树立了典范。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AI应用的不断突破,国内对算力需求不断提升,带动国内GPU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摩尔线程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全功能GPU实现量产的厂商,各类产品的销量将持续增长。根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此次IPO,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将应用于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不仅是摩尔线程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更是国产GPU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所在。
摩尔线程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基于公司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将会提升公司现有GPU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扩大公司主营业务规模,进而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写在最后
从“跟跑”到“并跑”,摩尔线程的每一步都在改写国产GPU的历史。此次摩尔线程“闪电”般顺利过会,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当下,摆在摩尔线程面前的是,在资本市场的强大助力下,能否成功突破技术层面的瓶颈,实现持续的商业化目标,引领国产GPU产业迈向辉煌未来?这场关于算力主权的突围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