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智能汽车大热门的加持下,以及雷达芯片制作工艺的进步,国内毫米波雷达整体市场快速增长。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装车量达626.3万颗,其中10-3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成为增长主力,前向雷达渗透率从39.1%跃升至46.7%。在消费电子领域,低功耗毫米波雷达正助力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场景实现非接触式交互。
毫米波雷达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门锁的人体存在检测、电动自行车的盲区监测、智能家居的手势控制,这些创新应用正在重塑C端市场格局。
为更好地与行业同仁分享毫米波雷达生态的前沿动态,也为更深入地分析其价值并推动其发展,8月27日下午,由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物联传媒、IOTE、AIoT星图研究院、AIoT库承办的“IOTE·2025 深圳毫米波雷达技术生态研讨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10号馆会场3成功举办。
主持人(物联传媒-资深行业总监-梁容玮)
本次会议作为“IOTE 2025第24届国际物联网展”的分论坛之一,聚焦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场景、技术难点以及前沿趋势等,邀请了业内各方代表与会。
参与会议的企业代表有:郭学峰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 雷达产品线负责人、黄志远 觅感科技 CEO、徐鸿涛 矽典微 CEO、卢煜旻 矽杰微 CEO、潘攀 正和微芯 首席运营官、刘厚亮 苗米科技 COO。
以上嘉宾在会上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芯传感也在会后为大家整理了各位嘉宾分享内容的精华。
AI边缘就散探讨毫米波雷达、AI边缘计算、通感一体等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
演讲嘉宾:郭学峰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 雷达产品线负责人
该演讲解析了毫米波雷达:核心指标为 12 项(距离、速度、水平 / 垂直角度的范围 / 精度 / 分辨率),含雷达方程相关参数;梳理信号处理流程(预处理→1D/2D/3D FFT→CFAR 检测→角度估计→聚类→跟踪);呈现技术全景图,包括产业链(上游:NXP、TI、加特兰微等芯片商;中游:BOSCH、华为等产品商;下游:汽车、工业等场景)、硬软件、技术分类及发展趋势(4D 成像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等)。
再者,演讲阐述 UWB 通感一体:介绍其优势(厘米级精度、抗多路径干扰、低延迟等,符合 IEEE802.15.4z)及频谱(3.1-10.6GHz);对比 UWB 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核心差异(UWB 穿透 / 隐私 / 环境适应性强,摄像头弱);列举应用场景(CPD、SM、KTO、DK),并说明定位原理(基于同心圆天线阵列,通过 CIR 估算 TOA 与 AOA,算相位差与距离实现单锚点定位)。
最后,讲解 AI 边缘计算:厘清 AI-ML-DL 关系;说明边缘计算核心(分布式数据与计算)及优势;梳理训练推理流程(数据 8:1:1 分配,经预处理、训练等至部署推理),及机器学习关键步骤与训练后输出;以摩托车毫米波雷达软件为例,展示应用流程(信号处理生点云→预处理→聚类→跟踪→BSD 决策)。
AI边缘就散消费类毫米波雷达现状与展望
演讲嘉宾:黄志远 觅感科技 CEO
本演讲围绕 “消费类雷达现状和展望” 展开分享,系统阐述了消费类雷达行业现状。
黄先生指出,消费类雷达目前呈低频与高频差异化发展态势。低频微波雷达(如5.8GHz/10GHz)普及度高,具备产品矩阵全、性价比高、应用广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卫浴等领域,预计2023–2026年间国内市场量持续增长、价格逐步下降,并依托成熟产业链降低落地门槛。但其技术瓶颈明显:依赖多普勒效应导致静态检测能力弱,难以区分同距同速目标,抗干扰能力较差,无法获取角度信息,功能拓展受限。
而高频毫米波雷达虽潜力大,但落地挑战较多,当前存在雷达算法能力欠缺、开发资源投入大、项目开发周期长、价格高、场景适配打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
AI边缘就散探毫米波感知新生态,合作创新铸未来
演讲嘉宾:徐鸿涛 矽典微 CEO
本演讲内容围绕毫米波技术在应用中的核心痛点与解决方案展开,重点介绍了ICL111A这款超小型AiP(天线封装)SoC芯片及其配套生态如何突破传统毫米波开发与部署难题。
徐先生指出,传统毫米波方案面临体积臃肿、成本高、生产复杂、环境敏感、开发周期长等多重挑战。ICL111A以极小的尺寸(最小5.5×5.5mm,最大12×12mm)实现高度集成,节省约90%的系统空间,大幅降低硬件尺寸与厚度,适用于智能照明、开关、家电、智慧屏等多种紧凑型终端设备。
该芯片不仅实现硬件层面的“小型化、低功耗、高性价比”,还通过Xen系列参考设计与ONE Lab开发套件提供“易开发、开放赋能”的软硬件支持,涵盖文档、算法、开发工具与技术支持,显著降低开发门槛与周期(从“月级”缩短至“天级”),帮助客户快速实现产品化。
AI边缘就散车规、工规和消费级毫米波雷达产品和市场分享
演讲嘉宾:卢煜旻 矽杰微 CEO
本演讲围绕毫米波雷达产品与市场进展展开分享,内容涵盖雷达技术原理、技术创新、多领域应用场景及企业核心能力
卢先生表示,毫米波雷达之所以能成为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核心在于它能精准捕捉目标的距离、角度、速度三大维度信息:距离检测依靠电磁波飞行时间,信号带宽决定分辨率;角度识别基于天线角度差异,天线数量直接影响分辨精度;速度测量则通过多普勒频移实现,测量时间越长,速度分辨率越高。
在技术路线上,目前主流的脉冲雷达、频率可调连续波雷达(FMCW)、相位可调连续波雷达(PMCW)各有优势,其中 FMCW 雷达凭借稳定的信号收发特性,在多场景中广泛应用。而一套完整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由负责波束收发的天线、处理射频信号的收发机,以及完成数据计算的信号处理模块构成,内部 LO、LNA、VGA 等核心组件的协同工作,确保了探测的精准与高效。
AI边缘就散打造毫米波SoC开放平台,加速全场景智能化生态发展
演讲嘉宾:潘攀 正和微芯 首席运营官
该演讲核心内容涵盖毫米波 SoC 产品优势、开放平台构建、开放生态内容及全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
正和微芯致力于打造毫米波SoC开放平台,推动全场景智能化生态发展。公司提供覆盖24GHz、60GHz、77GHz等主流频段的毫米波传感器产品系列(包括RS2xxx、RS6130、RS6240、RS7241等),具备高性价比、高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适配能力。产品优势包括全频段覆盖、低功耗、高集成度、优异的雷达性能,以及丰富的场景应用经验和高度开放的芯片、硬件、算法与SD支持。
正和微芯通过开放平台提供官网技术支持、开发板、资料下载、社区交流、商城购买及视频教程等全方位服务,助力客户快速实现产品落地。其毫米波SoC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家庭、健康监护、智能安防、工业检测和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携手生态伙伴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AI边缘就散毫米波雷达赋能创新品类出海策略解析
演讲嘉宾:刘厚亮 苗米科技COO
本演讲围绕毫米波雷达赋能创新品类出海展开演讲,内容先从市场调研切入,指出当下健康与睡眠需求显著,人们对健康投入增加且需求更精细,睡眠问题普遍,家庭健康类智能硬件受认可,无感睡眠监测技术前景广阔,同时分析了智能眼罩、智能床垫等多种睡眠相关产品的特点,还对 Vayyar 万蕴睡眠监测仪等五款泛竞品从价格、定位等多维度研究,以及深入调研白噪声机市场趋势(预计 2029 年全球增速 6.2%、北美主导、规模达 21 亿美元等)、用户群体、消费情况、竞品表现和产品痛点与机会点,提出未来白噪音助眠仪的设计方向;
接着阐述出海策略,明确瞄准睡眠改善需求市场,面向多元客户群体,以毫米波雷达技术突破、算法驱动自适应和健康数据价值挖掘为核心打造创新品类,形成差异化竞争,并规划 1-2 年内确立 “自适应睡眠灯” 品类领导地位等发展目标。
会后交流、建联合作
以上便是本次“IOTE·2025 深圳毫米波雷达技术生态研讨会”的所有内容,我们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