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I-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图2 I-RFID的工作原理
图中所表述的就是处于周期性监听-睡眠-再监听-再睡眠低功耗状态的有源电子标签,在苏醒监听一瞬间接收到来自协调器的指令信号后,立即根据指令,按照预先写入的工作程序要求的方式,进入与读写器进行信息交流的状态,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安排的工作任务后,重新回到周期性监听-睡眠-再监听-再睡眠低功耗状态,等待下一次工作安排。
3. I-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由于I-RFID解决了物联网应用中低成本,低功耗无线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关键问题,自然也就打开了I-RFID广阔的应用空间。下面我们就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方案的例子加以说明。
3.1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方案
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是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的关键。而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的关键问题又在于如何以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城市车辆和道路车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而电子标签,特别是有源电子标签技术,是人们寄予希望最大的一种技术。然而由于现有有源电子标签技术无法解决在低功耗,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远距离和按需双向工作的难题,因而也就阻碍了它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同时也成为物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的主要障碍。
经过近六年包括Zigbee 和RFID在内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应用实践中的辛苦耕耘,西谷公司在有源电子标签的关键技术上,发明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互式智能电子标签系统,将现有的有源电子标签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通过标签自动跳转工作频道的方法,低成本的解决了交互式智能射频标签的双向通信问题;通过无效信号快速过滤技术,解决了交互式智能射频标签的超低功耗问题;利用超低功耗待机状态与定式动作的组合工作方式,解决了交互式智能射频标签按需工作和灵活工作的问题;通过交互式智能射频标签自动时分,频分和码分方式,解决了海量射频标签信息的处理问题;通过使用新的先进独创的定位技术,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在不同大小应用环境中的精确定位问题。除此之外,我们的有源电子标签的通信距离,可以从几厘米到2公里,远远超过现有一般有源电子标签。参阅附件“物联网与交互式智能电子标签”。
3. 2城市基本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
(1)在每一辆车上的固定位置,安装一个防拆卸的I-RFID智能电子标签,它们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ID编号(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由用户自己重新编号)。
该I-RFID智能电子标签平常并不向外发射任何信号,而是根据需要每隔1 s或0.5 s周期性地在监听频道上,监听接收并记录协调器以广播方式发来的信号(该路口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接收并记录下协调器的信号后,立即跳转到读写器工作频道上,向该路口的读写器发回自己的ID号以及上一个路口协调器的ID号(用于判别车辆行驶方向),并在接收到读写器发回的回执信号后,停止发射,并在休眠一定时间后跳转回到监听频道上,监听下一个路口的协调器信号。如果系统还需要了解路口交通堵塞情况,在接收到读写器发回的回执信号后,继续每隔10~30 s向读写器发射自身的ID号若干次。这样通过同一路口读写器接收到的来自同一标签的ID号的次数,就可以清楚了解路口各个方向上交通的堵塞情况。
I-RFID智能电子标签具有防拆卸的功能,使用一只5号锂电池驱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六年不需更换电池。其与路口固定读写器的双向通信距离分别为5~300 m(上行)/ 5~700 m(下行)可调,其与手持读写器的通信距离为1~100 m可调。
(2)在每一个需要进行车辆和流量监控的道路口,安装一个协调器和一个工作在不同频道上,与网络连接的I-RFID标签读写器,每个读写器使用220V市电供电,功耗< 1W,每个I-RFID读写器的信息处理能力为30辆/秒=108000辆/小时。
每个路口可供读写器使用的独立频道有83个,独立信道多达3822个,以避开与现场可能存在的其它各种2.4G通信设备的相互干扰。协调器通过广播方式向进入或即将进入道路口的所有车辆,写入该路口的位置编号和经过该路口的时间。车载I-RFID标签在接收并记录下接收到的信息后,立即返还自己的ID号及其刚刚经过的前一路口协调器的ID号。读写器接收到车载I-RFID标签发来的信息后,将连同标签的ID, 读写器自身的ID以及时间信息,一并通过与之相连接的网络传给系统服务器。读写器和协调器工作在不同频道上,使用220V AC或其它直流电源供电,最大功耗< 1W。
(3)每个读写器(必要时包括协调器)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光纤接口,ADSL或GPRS等),与管理控制中心数据库相连接。
(4) 管理控制中心的数据库和计算机,将利用各个路口采集到的车辆实时信息,计算出整个城市车辆的实时流动状况和每个车辆任何时间的具体位置和行驶方向。
3. 3系统的基本功能
利用以上资料,再结合无线红绿灯控制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07100488725),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的功能:
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实时有效的调度指挥,包括对国宾车,急救车等实现自动绿灯放行;
对城市的道路规划提供最真实可靠的宝贵资料;
根据车辆在城市中不同区域位置停留的时间,不需任何其它硬件的投入,就可以实现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费的征收;
向城市各种车辆的拥有单位提供车辆考勤和调度管理的有偿服务服务。(例如公交车,出租车,救护车,送货车,维修服务车,政府机关公用车辆等);
根据整个城市各路口的通行情况,对车辆进行有效的自动疏导;
对失窃车辆和违法车辆,欠费车辆,克隆出租车进行定位跟踪;
由于我们的数据采集是24小时全天候的,因此,当交通事故或可能的涉及车辆的刑事犯罪发生后,我们可以很容易根据时间和地点查处相关车辆。
由于在每辆车上安装智能电子车牌,这将带来其它许多车辆管理上的好处。它可以轻易解决许多交通管理的难题,例如克隆牌照问题,逃费问题,不停车收费问题等。I-RFID电子车牌是一种智能型电子车牌,它不仅可以提供ID号,而且可以根据协调器指令信号,直接提供管理所需的有关车辆本身的任何信息。
结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应该是对有关“物”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感知”,和传输,以及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而物联网技术能够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低成本,低功耗地实现公网以下,具体“物”与PC之间相关信息的无线远距离双向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