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无源与有源 RFID 标签
作者:VANCH
时间:2025-09-02 11:37:59
RFID 标签作为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载体,承担着 “物理物体数字身份证” 的关键角色,其通过内置芯片与天线实现数据存储与无线传输。根据能量供给方式的差异,RFID 标签主要分为无源与有源两大类,二者在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区别,而半无源、电池辅助无源(BAP)等子类型则是对二者功能的灵活融合。选择何种标签,本质是对应用场景中 “成本、距离、寿命、功能” 四大需求的精准匹配。
关键词: RFID 标签

RFID 标签作为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载体,承担着 “物理物体数字身份证” 的关键角色,其通过内置芯片与天线实现数据存储与无线传输。根据能量供给方式的差异,RFID 标签主要分为无源与有源两大类,二者在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区别,而半无源、电池辅助无源(BAP)等子类型则是对二者功能的灵活融合。选择何种标签,本质是对应用场景中 “成本、距离、寿命、功能” 四大需求的精准匹配。


01


 无源 RFID 标签    

低成本、长寿命的 “轻量型选手”


图片

无源 RFID 标签的核心特征是无内部电源(电池),其工作能量完全依赖 RFID 阅读器发射的无线电波 —— 当阅读器靠近标签时,标签天线通过电磁感应或反向散射原理从射频信号中获取能量,为芯片供电,进而将存储的 ID 数据回传给阅读器。这种 “借力供电” 的设计,使其具备了低成本、小体积、长寿命的核心优势。


1


核心特性与优势


成本极低

无需集成电池和复杂供电模块,单标签成本可低至几分钱(大批量采购时),是目前市场渗透率最高的 RFID 标签类型,占比超 80%。

体积小巧

可制成薄如纸片的标签(如服装吊牌标签)、微型芯片(嵌入银行卡、身份证)或柔性标签(贴合曲面物体),对被识别物体的外观和使用影响极小。

寿命长久

无电池损耗问题,只要芯片和天线不被物理损坏,标签可伴随物体完整生命周期(如汽车零部件从生产到报废的全程追溯)。

功能聚焦

内存容量通常较小(几十至几百字节),主要存储唯一识别码(ID)或简单属性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功能集中于 “被读取”,无需主动记录数据。


2


典型应用场景


零售库存管理

服装、美妆等商品的吊牌或包装上贴无源标签,店员用手持阅读器可一次性扫描货架上所有商品,1 小时内完成数千件商品的盘点,效率是条形码的 10 倍以上,且无需拆开包装。

访问控制

小区门禁卡、企业工牌等多采用高频(HF)无源标签,阅读器靠近标签即可验证身份,无需接触,同时标签成本低、易批量发放。

嵌入式溯源

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的内部组件中嵌入无源标签,记录组件型号、生产厂家等信息,售后维修时可快速查询零部件来源,排查质量问题。


02


   有源 RFID 标签    

长距离、主动传输的 “全能型选手”


图片

有源 RFID 标签的核心特征是内置独立电源(通常为锂电池),电池不仅为芯片供电,还能驱动天线主动向阅读器发射无线电信号。这种 “主动供电” 的设计,使其突破了无源标签的距离限制,具备长距离识别、主动数据记录的能力,但也带来了成本高、体积大、寿命受电池限制的特点。


1


核心特性与优势


读取距离远

主动发射信号的特性使其读取距离可达 100 米以上(具体取决于功率和环境),部分工业级有源标签甚至能在开阔场地实现 200 米内的精准识别,无需阅读器与标签近距离接触。

功能更丰富

内存容量更大(几 KB 至几 MB),可内置传感器(如温度、湿度、振动传感器),主动记录物体的环境数据或运动轨迹,而非仅存储静态 ID。例如,冷链运输中的有源标签可每隔 10 分钟记录一次货物温度,并存储在标签内存中。

抗干扰能力强

主动信号强度更高,在复杂环境(如金属货架、工业车间的电磁干扰)中仍能稳定传输数据,相比无源标签更适应恶劣场景。


2


典型应用场景


供应链远程跟踪

集装箱、货运卡车等大型物流载体上安装有源标签,港口或物流园的固定阅读器可在几十米外识别标签,自动记录集装箱的进出时间和运输路径,无需人工扫码,大幅提升物流周转效率。

高价值资产监控

医院的核磁共振仪、手术室设备,或工厂的叉车、数控机床等大型资产,通过有源标签实现实时定位 —— 系统可在中控屏上查看资产位置,避免丢失或闲置,同时标签的传感器能监测设备的运行振动数据,预警故障风险。

户外区域管理

停车场的车辆管理中,有源标签可嵌入停车卡,车辆进入停车场时,入口处的远距离阅读器无需停车即可识别标签,实现 “无感入场”;景区的野生动物跟踪也会使用防水、抗低温的有源标签,远距离监测动物活动范围。


3


潜在局限


成本较高

单标签成本通常在几十至几百元(含电池和传感器),是无源标签的数十倍,不适合大批量、低价值商品的应用。

寿命有限

电池寿命一般为 1-5 年(取决于信号发射频率和功耗),电池耗尽后需更换标签或电池,增加了长期维护成本。

体积较大

需容纳电池和更大的天线,标签尺寸通常为名片大小或更大,难以应用于小型、轻薄的物体(如珠宝、微型电子元件)。


03


过渡型标签 

半无源与电池辅助无源(BAP)


图片

为平衡无源与有源标签的优缺点,市场上衍生出两种过渡型标签,它们融合了二者的能量供给方式,适用于 “距离超无源、成本低于有源” 的中间场景。


1


半无源RFID标签


工作原理

内置电池,但电池仅为芯片供电(维持芯片待机和数据存储),不主动发射信号;标签仍需依赖阅读器的射频信号激活,通过反向散射方式回传数据。

核心优势

读取距离比无源标签更远(可达30-50米),同时成本低于有源标签;电池仅用于芯片供电,功耗低,寿命可达5-8年。

典型应用

冷链物流中,半无源标签的电池可为温度传感器供电,持续记录货物在运输中的温度变化,阅读器远距离读取时无需接触,兼顾数据记录与长距离识别。


2


电池辅助无源(BAP)RFID标签


工作原理

平时与无源标签一致,依赖阅读器供电传输数据;当需要远距离识别或信号环境复杂时,电池会短暂供电增强标签的信号强度,帮助数据成功传输。

核心优势

多数场景下像无源标签一样低成本、长寿命,仅在必要时启用电池,大幅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兼顾了无源标签的成本优势和有源标签的抗干扰能力。

典型应用

大型仓库中,货架深处的货物标签可通过BAP技术,在阅读器信号较弱时激活电池辅助传输,避免因信号遮挡导致的读取失败。


04


  无源与有源 RFID 标签

核心参数对比  


图片


05


 标签类型的选择依据    

匹配应用核心需求


图片

选择无源还是有源RFID标签,本质是对“成本、距离、功能、寿命”四大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1


优先选无源标签的场景


当应用需要低成本、大批量部署(如零售商品)、小体积嵌入(如银行卡、微型零件)或长寿命伴随(如汽车零部件全生命周期追溯)时,无源标签是最优解,其低维护、高性价比的特性可最大程度降低应用成本。


2


优先选有源标签的场景


当应用需要长距离识别(如港口集装箱跟踪)、主动数据记录(如冷链温度监控)或实时定位(如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时,有源标签的功能优势可解决无源标签的性能瓶颈,尽管成本较高,但能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或风险降低。



上一篇:从传统到智能:RFID 技术如何重构压缩机生产线 下一篇:关于召开《电动汽车充电场站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评审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