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rfid技术赋能铁路列车车次自动识别系统
02/25
铁路运营场景中,车次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直接影响列车调度、安全监控、设备维护等关键环节。传统方式依赖人工核对或图像识别技术,存在效率低、数据延迟等问题。尤其在高峰时段或复杂天气条件下,漏检、误检风险加剧,可能导致调度指令滞后甚至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非接触式、高可靠性、全天候运行的自动识别技术,以实现对列车车辆身份的精准捕获。
从“雾里看花”到“火眼金睛”,AI赋能安防视频“视”界革新
01/03
自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问世以来,生成式AI迅速崛起为主流技术。紧随其后的是,科技巨头们搭乘时代的高速列车,纷纷投身于大模型的发展浪潮之中。
rfid技术在印度铁路上的革新应用
07/02
Kavach系统是一种利用rfid技术的先进列车事故防撞系统,特别设计用于印度铁路网络,旨在减少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事故。
鞍钢矿业引入RFID系统,RFID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
03/22
通过 RFID系统自动识别经过的列车种类、车节数量及行驶速度,对车斗进行精准喷淋每年冬季可节约工业用盐40余吨。有效缓解了矿石因气温过低粘连车帮、车底问题,实现生产车辆全自动无人化精准喷淋,节省了人力物力,促进冬季矿石运输效率提升。
印度铁路部门开发了RFID列车安装防撞系统(TCAS)/Kavach
03/19
RFID列车安装防撞系统(TCAS)/Kavach已经成功测试了安装在八节车厢的Vanda Bharat列车上的自动制动系统,该系统可以自行制动,以防止驾驶员因任何原因未能及时制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实验中,列车驾驶员没有踩刹车,火车仍然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行驶,并于红色信号灯前10米处自动停下来。
秦皇岛港煤五期智能环保管理平台实现环保设备绿色管理
08/19
近日,一列装载8400吨平混煤的列车驶入河北秦皇岛港煤五期8号翻车机房,取装堆各点位洒水设备根据环保设备集控系统中控调度员提前输入的煤种信息,作出相应的等级调整,依次开始洒水作业。整个过程简便快捷,效果良好。
高铁设备采用电子标签管理等,未来高铁向着更快更智能出发
06/02
构建高铁列车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智能高铁车站、高铁设备采用电子标签管理等。
瑞典交通局部署用于非接触式服务的NFC设备
05/20
借助HID Access-IS读卡器系统,列车和公交车乘客现在可以用智能手机或票卡支付乘车费用。
轻铁测试跟车距离监测系统料今年第三季全线正式启用
05/17
港铁自2019年起,全面应用车速及位置监督系统(简称iSPS),实时监测列车位置及车速,以策安全。
成都新型市域列车助力构建1h通勤圈,内有“智慧大脑”
04/28
此次最新亮相的市域列车拥有与客室贯通的开放式司机室,采用最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赋予车辆自动唤醒、自动启停、自动回库等智能行车功能,同时应用车—车通信技术,实现车辆自适应、自感知。
融合RFID等通信技术 打造下一代地铁列车控制系统
04/14
下一代地铁列车控制系统:自主化列车控制和自主化运营。
京哈高铁全线贯通 埋入可识别电子标签管理轨道板全生命周期
01/25
2021年1月22日,G913次“复兴号”高铁列车驶入承德南站,标志着京哈高铁京承段正式开通,承德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获国家正式立项建设
01/14
2020年12月31日,北京交通大学“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获国家正式立项建设,中心将围绕“全天候列车自主运行、全过程旅客易行服务、全生命高铁健康管理”等三个重点方向的科学技术难题,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撑我国“高铁名片”和“交通强国”建设。
到2035年,基于北斗+5G,全国7万公里高铁将有“超级大脑”
08/31
记者1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国铁集团于近日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列车将拥有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技术等构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超级大脑”。
“北斗”和5G助力 高铁列车的“超级大脑”究竟有多聪明?
08/26
无论是普速客货运铁路,还是高速铁路,一般而言都是铺设两条并行轨道,火车左右行车互不干扰。
首页
新闻
产品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