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美欲以520亿美元“芯片法案”缓解缺芯;法院判APP监听手机剪贴板侵犯隐私权;华为1元开测“高精度定位”功能 | IoT每日热点
12/01
IoT每日热点
当物联网实时工作时,城市才是“智能”的
11/19
在物联网时代,隐私权倡导者已经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提出了疑虑。
处处人脸识别,人脸的隐私权又如何保障?
12/21
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分析比较的计算机技术来识别人脸,是一项正式起步于美国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其中包括人脸追踪侦测,自动调整影像放大,夜间红外侦测,自动调整曝光强度等技术。
物联网普及并非做梦?
07/12
美国每年因网络犯罪付出的潜在社会成本高达 1 千亿美元,主因汽车所处位置遭骇可能仅是隐私权遭侵犯而已,但汽车控制系统如果遭骇的话、人命可能就遭受威胁,由此可知,许多物联网应用仍没把信息安全考虑在内。
你知道老板正在看你吗?企业部署传感器掀隐私权争议
02/22
随着科技进步,有越来越多公司以节省能源或提高工作效率等理由,在办公室部署传感器来追踪员工的动向,但往往也会掀起隐私权争议,然在法规并无特别禁止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或将日渐普遍。
警惕大数据 侵害小隐私
06/11
大数据时代来临,各种分析我们身边的世界更清晰;但个人的隐私权也再次受到了挑战。浙江大学陈新教授则认为,这种现象在中国更加普遍。为了引起中国民众的注意,他特意翻译了美国最近发布的白皮书。
大数据是国家战略资源
04/27
大数据从本质上要求信息开放,而信息开放是一个复杂问题。有些涉及行业内部竞争,受到商业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意开放;有些涉及个人或者行业本身的隐私或机密,无法开放。在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对互联网用户隐私权和数据的保护,是开放信息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专栏作家普莱蒂:物联网智能家庭并不遥远
01/11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普莱蒂(Therese Poletti)在消费电子产品大展上发现,智能家庭已经成为了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这一目标距离我们恐怕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遥远,但是真要享受到其好处,消费者也必须付出若干代价,首当其冲就是隐私权。
隐私权受威胁 大数据到底有哪些弊端
12/28
2012年,如果评选一个年度最火的IT词语,那么非大数据莫属。数据由来已久,但大数据则是近1年来才频繁出现在媒体报端。大数据具有大价值,这似乎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观点。但人们往往总是关注事物好的一面,却忽视大数据所带来的弊端。
给RFID一次突破
12/13
随着越来越多的RFID产品被投入使用,有一部分宗教和隐私权拥护者对此表示反对。然而,实际上,RFID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应该接纳它。
美国加州政府立法保护电子收费隐私权
11/23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隐私权进入立案阶段,保护个人资料。截至目前为止,超过两百万的乘客车上装有FasTrak的电子收费器(FasTrak transponder)。通过收费站时,RFID系统感应车上电子收费器的个人帐户资料,并进行扣款。
Mark Roberti:RFID是否会对隐私权造成威胁
09/08
最近一些部落客在部落格发表文章,认为沃尔马超市使用RFID辨识系统并不会造成顾客对隐私权的疑虑。
工信部专题规划十二五物联网
06/24
有观点认为,发展物联网,将会对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形成挑战,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公民隐私权问题等等。图为前天“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现场。
美国各州 RFID 的隐私权保护法案概览
11/05
商品里嵌入的 RFID 电子标签可能会随时被任意的读取器读取数据,甚至可能达到监视个人的目的。所以,对于RFID的普及来说,隐私权保护是一个最大的课题。今年年初开始,美国各个州相继推出了RFID隐私权保护法案。然而,无论是谁,都希望准确、客观的判断RFID使用带来的风险与好处。从美国各州法案的争议情况来看,制定合理的RFID法案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物联网 面面观
10/21
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首页
新闻
产品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