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比较确切的消息,北京公交车明年将全面采用IC卡,同时保留月票,这与其他城市的做法存在比较大的区别。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试图照顾到各方利益、避免引起更大争议的折中方案。出发点是好的,却与此前数年的做法基本相同,显然迈的步子还不够大。
北京6年难施行
要说起来,我国公交IC卡的历史可真不算短。从1991年4月上海发行全国第一套“北嘉线卡”算起,距今已有十四五个年头。还是上海,于1996年1月率先取消公交月票,全面推行公交车IC卡乘运制。迄今,全国多数主要城市都不同程度的采用公交IC卡,相应的,这些城市也基本取消了月票。
北京的情况如何呢?资料显示,北京市政府曾经在《首都信息化1998—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在2000年以前实现北京公交、地铁等部门的统一IC卡自动收费管理。大致从1999年开始,一批专线车、空调车最先安装了读卡器,却在迄今6年时间里基本没有真正使用过,因此这个项目几乎一直处于试验阶段。
为什么IC公交卡在北京用不起来?近几年,在京媒体曾经对此做过多次调查报道,通过这些报道,我们发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月票的废除还是保留。作为一种影响面很大的社会福利措施,月票在许多老百姓眼里看得挺重。有多重?不好说。今年10月某机构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反对取消公交月票的北京市民比例为49.2%。这说明,社会的阻力实在不小。
各方利益难均衡
推广使用公交IC卡,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缓解的途径是加快乘客上下车的速度,从而提高公交车辆的周转率。此外,使用IC卡也能为乘客提供很多方便,无须带零钱,安全又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途径。
公交IC卡有这么多的好处,却也不是非常完善,百利而无一弊,尤其是因为其关系到利益的重新分派。表面看来,乘客使用IC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票价打折,似乎是得到了更多的利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IC卡是先付费后使用,月票式的IC卡则要限制使用次数,公交公司无疑会相应地增加收入。此外,IC卡还存在着收取押金、挂失困难等问题,这些都会让乘客感到不便,甚至是自身利益受到了侵害。
更进一步说,建设一个公交IC卡系统的费用不菲,高者要花费数亿元。而推行IC卡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收入,减少政府补贴。一出一入,钱从哪儿来?显然只能从乘客身上取得。因此上,市民的担心实在是不无道理。
到此我们也可明白,为何北京市在推行公交IC卡方面一直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甚至在其他城市已经取得较多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还要采取“卡”、“票”并行的均衡政策。
交通信息化的疑惑
从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使用IC卡似乎是一条必由之路,但目前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上述利益之争的因素外,即使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
目前国内公交IC卡发展状况最好的城市无疑就是上海,但笔者在当地采访时却发现,使用IC卡有时不仅不能提高乘客上下车速度,甚至还加重了拥堵。比如在地铁站里,进站口被刷卡器分割成一个个细窄的通道,刷卡之后还要过钢制的“绊马索”。遇上一个不会刷卡的,检票员就得从旁边进行指导。这样,人力(检票员)没有减少,速度也未必提高,倒是增加了不少的硬件成本。另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前面一人的卡不知何故读不了,他就堵在那里一遍遍的刷,后面的人干着急没办法。当然,类似这样的情况总归是少数。
交通信息化,IC卡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此外还有GPS导航、车站电子预告牌等项技术,比如,海尔就投资开发了整套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设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采用此类技术的城市为数不少,实际的应用效果却大多不佳。笔者在多个城市里都发现,GPS导航器装在出租车上几乎完全是一个无用的摆设,而电子预告牌的境况更差,很多已经遭到损坏。日前听说北京的公交车站也要安装电子预告牌了,不免感到几许担心。
城市交通压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解决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核心之处是要符合当地的社会现实。IC卡能对改善北京交通起多大作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