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RFID应用的问题与机遇
作者:现代物流报
时间:2007-03-04 11:45:06
近年来RFID成为信息化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这是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变革。国内外的IT商也充满了热情,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展会和培训班,还投资建立了一些示范工程。为什么RFID技术会受到如此重视?
    近年来RFID成为信息化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这是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变革。国内外的IT商也充满了热情,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展会和培训班,还投资建立了一些示范工程。为什么RFID技术会受到如此重视?

    事实上RFID作为无线识别技术,其原理很早就被人们掌握了。只是近年来由于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价值被逐步挖掘出来,应用的需求反过来又推进了RFID技术研发的深化。所以应该说是时代给了RFID一个发展的机会,RFID的发展主要是应用的发展。说到应用,就RFID技术本身来看,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其识别的信息可以复杂化、动态化,所以其最基本的应用是防伪和移动商务,物流的动态管理是移动商务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经过拓展,已经形成了多种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如商品的防伪标识、门禁系统、车辆监管系统、危险品物流监管系统,现在正朝着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如零售连锁行业、烟草行业、汽车行业等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在这些应用不断完善的促进下,移动商务时代将趋于成熟,届时商品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广告方式、物流方式、监管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许就是把RFID称为“技术革命”的原因。

    目前在应用推广中,防伪、门禁类的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具有共性的是三大基本问题:一是标准问题,二是成本问题或者是投资回报率问题,三是市场的成熟度问题。

    关于标准问题在国内有很大争议,一派主张采用EPC这样的国际标准,另一派主张要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NPC,矛盾尤其集中在商品编码和射频频段两个焦点上,至今未有定论。除了上述备受关注的争论之外,我认为可能还隐含着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的理解不同,这一点看来还没有被充分讨论过。EPC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强调集中的大系统模型,NPC则代表了分布式的大系统模型。系统的集中、分散度如何定位,始终是信息系统顶层设计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互联网的成功反映了基于TCP/IP和WEB等开放式标准之上的分布式系统模式的生命力。因此,所谓的“物联网”模型不是RFID应用的惟一选择,甚至不是主要的选择,更现实的方式还是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而不是信息的集中。特别是当标准涉及知识产权时,标准的相对性就必然显示出来了。

    关于成本问题或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芯片的价格,二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芯片的价格一直在下降,有的已经达到几美分这样的水平。事实上芯片的价格高低总是相对的,对于汽车、飞机零部件来说,几十美元的芯片也用得起,对于萝卜、白菜这样的商品,几美分的芯片也是过高的成本,投资回报率难以保证。这里实际上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应用切入点。至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全由企业来投肯定是很难的,因此国家要有规划,要认真研究RFID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关于市场环境问题,主要是需求不足,技术的供应商比较热情,用户则相对理智。这个问题则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才能解决。RFID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上游投资、下游受益的现象,生产商如果在商品上加装了射频标签,将有利于分销商、物流商的经营管理,实现动态化、精细化、可视化,所以RFID适用于产业链整合得较好的领域、信息共享机制比较成熟的领域。我国的产业正处于集约化的进程之中,制造业的大型化,商贸业的连锁化,无疑将为RFID这样的新技术提供越来越有利的市场环境。但是也要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此既要有信心,也要实事求是。

    那么我国应用RFID是否就没有后来居上的机会呢?

    从近两年我国的实践来看,机会还是存在的,只要我们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科学规划,完全有可能抓住RFID技术这样的机遇,使我国在信息化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外推进RFID应用的驱动力:一是政府,如美国国防部、海关;二是大企业,像沃尔玛、麦德龙这样的跨国公司。我国缺少大企业的驱动力,但是政府的驱动力却大得多,这样就形成了我国应用RFID的一个特色:政府监管项目好于企业商业项目。其中值得关注的例子如:
    铁道部将所管辖的55万多个车辆、车头加装了RFID,实现了车辆的实时管理。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应用系统,效果非常好,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还明显增加了经济效益,仅车辆资源占用费一项就可每年增收3亿多元。
    海关总署负责的全国监管卡口控制与联网项目也是一个较大的应用系统。全国海关的监管场所4000多家,卡口总数是10000多个,对进出的车辆将全部采用RFID电子车牌识别技术。到2005年底,已完成全国海关的400多个智能卡口系统及20多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监管车辆识别管理和自动化作业。

    各地方也有许多探索。上海市已经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进入上海市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和管理。监管系统对进入上海的八个市境公路道口的所有动物运输车辆实行监控以及数据视频信息的保存分析,严格确保进入上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安全可靠,禁止非法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上海市场,保证人民的饮食健康。射频卡信息联网管理系统主要用在道口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车辆的登记、检验和指定屠宰;在屠宰场对运输车辆的验证、登记和数据上报;由上海市兽医监督管理所统一发卡,并对违规运输车辆进行违章处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市科委为了对全市100万个危险化学品气瓶实时监控,也采用了电子标签技术,建成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气瓶检验机构、危险化学品物流配送单位联网的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还有许多地方政府也在十一五规划中设有RFID应用项目,如湖南省公安厅交管局计划总投资3.5亿元,采用RFID技术对省内车辆实施监管。

    看来,只要政府科学地规划,通过各监管系统的信息化,可以较快地实现RFID技术所需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例如对于所有车辆的监管、集装箱的监管、危险品气瓶的监管。企业的应用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基础设施来管理物流和供应链。在一些危险品物流监管系统的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基础网络和监管系统,并在一定规则下向企业开放。企业利用这样的系统一方面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同时实现对自身物流的实时监控。这样的模式为我国加快采用RFID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通过政府监管系统的建设来促进RFID应用的发展,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件事:一是政府监管系统的建设要统筹规划、彼此协调。例如对于车辆的监管可能会由公安、交通、生产安监等多部门共用了,不能重复建设,要统一标准,信息共享。二是政府监管系统一定要向企业开放,提供服务。前述的铁道部RFID应用系统目前还不能对社会开放,尽管内部应用效果不错,但社会不能分享,如果向社会开放则效益还会上一个大台阶。三是政府监管系统要和商业服务系统相分离。政府建设的监管系统只能用于公共服务,不能从事商业服务。商业服务要交给市场主体,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只有这样,才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相得益彰。

 

上一篇:郑州公交的士有望一卡通 新型计价器下周定 下一篇:美国防部RFID配置工作第一阶段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