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张卡,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用卡最多,而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意味着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2010年,将有超过20亿张的市场容量。
25亿张卡,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用卡最多,而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意味着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2010年,将有超过20亿张的市场容量。
现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百姓们,谁的兜里没有几张卡?可是,谁又能数清楚到底你们家里有几张卡?
仅各个商业银行所发行的借贷卡或信用卡,就不知道有多少。何况,再加上人们用于通讯交流的各类电信卡,乘车用的交通卡,汽车用的加油卡,甚至到了家里生活用的买水卡,买电卡,买气卡……简直是令人眼花缭乱,要是捋一下,怎么着也得有个十好几张。这种估计还是少说了,要是往大了说,有个二三十张也是一件毫不夸张的事情。
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种用途的卡,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卡有了用武之地。卡的确为经济交易带来了方便。
再往深了说,那是卡的智能化效用所在。所以,智能卡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的产业。在我国每年一次的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就是很好一个的佐证。
今年仍不例外。在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是,今年有一个最大的创新点:把第九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与第四届中国(北京)RFID国际峰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加之今年又是“十五”与“十一五”“交割”之年,透过大会,我们清晰地看到:智能卡产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会上传出的一组组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5年发卡增长4倍
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张琪说:“‘十五’期间,我国发行的IC卡发卡量快速上升,从2000年底的5.4亿张增加到2005年底的25亿张。5年增长了4倍。”我国IC卡年均发卡量已经占到全球发卡量的15%。” 因此,人们不仅要问:“那25亿张卡意味着什么呢?”
用卡最多最广
25亿张卡,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用卡最多,而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目前,IC卡在我国金融、电信、社会保障、税务、公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银行卡使用频率最高
到2005年底,银行卡的发卡机构达175家,发卡总量约9.6亿张。2005年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47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额960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0.4倍和8.5倍。
截至2005年底,我国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10%。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这一比例达到了30%以上,接近发达国家30%~50%的水平。
我国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特约商户已经有39万家,安装的POS机有61万台,ATM机8万台。同时,银行卡的功能已从单一存取款和消费,逐步扩展到投资、理财服务。目前银行卡已经成为百姓使用频率最高的,可以在全国联网通用的电子支付工具。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李晓枫认为,从世界的范围看,银行卡产业正处于一个由需求向科技变动的变革边缘,IC基础、智能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等,都在银行卡产业中得到了应用,推动了现代支付业的发展。如何提高银行卡的使用效率,增强交易的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银行卡发展的动力。
电话卡发行最多
据张琪介绍,目前发行最多的还是信息产业界发行的IC卡电话卡,达10亿张。
移动电话卡在“十五”期间,取代了公用电话卡第一大卡的位置,“十五”期间总发出5.55亿张,占这个期间总体市场的31%。
作为另一用卡大户,公用电话卡在“十五”期间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卡量逐年下降。“十五”期间总发卡量达到4亿多张,占此期间总发卡量的23%。
作为主要的应用大卡,就2005年而言,电信领域的发卡仍然影响着我国总体的市场格局,发出总量约占全年总体市场的42%。在总共1.9亿张中,其中移动电话卡发出1.35亿张,公用电话卡发出4000万张,小灵通卡发出1500万张。
身份证卡欲占“龙头”地位
尽管如此,国家金卡办IC卡应用组副组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潘利华研究员认为,电信领域发卡的龙头地位将随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卡的崛起,在未来几年受到挑战。
其实,自2004年试点启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来,2005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公安部科技委主任李润森部长说:“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共发放1.2亿张,至2008年将完全9亿张IC卡身份证的换发工作。”它的成功实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RFID技术与产业,也就是说中国智能卡的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
25亿张卡,还意味着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
在“十五”期间,我国IC卡销售总收入达到170多亿元,为“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智能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卡工程建设,特别是各大行业IC卡应用工程的启动,对信息产业提出了众多新需求,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中国的智能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地发展起来。
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于IC卡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大约有2800家,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从芯片设计、模块封装、卡片和读写机具的开发生产、卡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到提供各类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已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
市场容量不可低估
具体到2006年中国智能卡未来发展前景,潘利华做出了判断。他认为,移动电话卡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更换,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产品。
从出货量来看,全年至少将会有8亿张的数量,其中移动电话卡仍将是主要的部分,占到总量的48%,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将占到28%,出口部分将会有13%左右。
从发行来看,移动电话卡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都将出现较大的增长,两者的发行数量差距不大。其他的应用仍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
而在2006~2010年,未来的市场容量不可低估。潘利华认为,以身份证为代表的各种身份识别卡、移动电话卡(2G 、3G)、数字电视(机顶盒)与数字广播卡、PBOC 2.0卡或以PBOC 2.0为标准的一卡多用的收费卡(城市通卡、加油卡、水电气卡等、税控卡等),将有超过20亿张的市场!
打开”天窗“看卡
大开眼界
制卡“核心”
观察细微处
体验”卡”生产
刘智明向记者介绍“IC卡自助即时发卡机”
展厅内最长的生产设备
走马观花看展会
这次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已经成为了亚洲最有影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展厂商最多的国际智能卡业界盛会。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奥地利、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150多家智能卡厂商,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展览现场还专门开辟了RFID专区。
对于这次展会,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卡的生产设备特别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产品或生产线,成了展示会的主角。而且“开放度”特别高,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卡的“出炉”过程,听到技术人员对生产原理的讲解,特别是从细微之处,观察到卡是如何“锤炼”出来的。
在日本德威商业机械株式会社展台前,“IC卡自助即时发卡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日本德威商业机械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的技术应用工程师刘智明介绍,这台机器是为了参加这次展会,特地从日本运来的,就连刘智明自己也是头一次看到。尽管操作界面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汉化,可刘智明还是临阵磨刀,向记者介绍了“IC卡自助即时发卡机”的特点:发IC卡也能自助。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需要卡的时候,就像自助取钱那么方便、自如、随时随地。
美国Datacard公司展示的两套MPR5000卡片生产系统和卡片个人化系统,在展厅内特别扎眼。
显眼之处有这么几点:一是设备大,二是智能化程度高,再有就是能打开“盖”,看到“核心”,体验的成分令人感觉到“它离我很近”。当然,更重要的是,MPR5000卡片生产系统是市场上第一款集智能卡个人化、卡片选槽、封装、备胶、SIM卡冲切模块一体化的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智能卡生产和个人化的每一环节;高产能、扩展性、低成本的智能卡大流量生产和解决方案。MPR5000卡片个人化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灵活性和扩展性;最新的激光刻蚀技术可每小时处理高达3600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