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信产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前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在大连参加第四届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交易会期间,接受新浪访谈。这是她从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一职退休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信产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前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
仍称自己为“一个老兵”的张琪,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谈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她也感到些许遗憾,认为产业现状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百姓需求相比,信息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和贡献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掌控方面也有相当差距。因此在位时她总是感到紧迫感和危机感。
这位时时激情四射的IT业界“老兵”,此前谈起软件业的发展及其软件的重要性时如数家珍,对软件发展现存问题,遗憾而伤感。离开司长岗位后,张琪仍在忙碌,继续承担已任职14年之久的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以及信产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等工作,继续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铺路开道。
新浪科技特邀《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作为嘉宾主持,与张琪进行对话。以下为现场访谈实录:
主持人曹健: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邀请到信产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司长参加新浪嘉宾访谈。在我印象中张司长始终是一位激情洋溢的IT领导者,而且我听过您很多的演讲,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今天的问题就是:您一直积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在从领导岗位上离任了,从在位与不在位两个方面您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体会。在任的时候怎么看待这个产业,不在官位上又怎么看?
张琪:首先我非常高兴能与新浪网的同志对话,也很愿意就你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聊聊。你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在任不在任对产业的看法问题。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我是否在位,对产业的看法是一致的、永远不会变的。我在任时的看法和不在任的看法是一样的。
“讲真话,干实事,要有所作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部机关工作29年,无论是做普通公务员,还是当司长的14年,我讲的每句话都是自己的心里话,是实话。我退位了,对产业的看法不会有什么变化。我始终认为中国的IT产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它是国家的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无论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信息产业的支撑与服务。这是IT产业的特性决定的,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有最广泛的渗透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的信息产品,无论是在各行各业、经济、社会各领域、还是老百姓家庭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到处都是。每个家庭都有电话、电视,在城市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我们工作用的计算机,休闲时看的电视机、录像机,VCD、DVD、音响、MP3、MP4,可谓琳琅满目。当今,信息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他们的业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已达到100%。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里,无论是机械、冶金、钢铁、汽车,石油、石化、煤矿,还是交通、运输、远洋,铁路、民航、科教文卫、军事……哪个部门都少不了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我认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所不在的渗透性,这个渗透性就决定了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价值所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也就是说是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销售额去年达到3.84万亿,电子产品的出口占我们国家外贸出口总额的35.2%,是外贸出口第一大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是产业自身的价值,它是第一支柱产业。但我始终认为信息产业的价值绝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行业、部门、领域后,所带来的增值、加速和倍增作用,在于它引发的社会效益和应用IT技术带来的附加经济效益,这才是信息产业的整体价值,是信息产业对国家宏观发展目标的实现,所能发挥的技术支撑作用和贡献能力。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其核心是软件与应用服务。
比如说机床行业加上数控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其价值马上提升。什么工业产品加上“数字”两字,加上计算机、软件等,其价值立即就提高了。现在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传统产业应用计算机和软件后,可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还有就是石油、物探、设计部门等,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后,产品设计的周期大大缩短了。所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信息产业自身的价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从“十五大”就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我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全社会逐步得到普及应用的一个漫长过程。我对这个产业的看法过去这么看,现在这么看,今后还这么看:它是国家的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也是面向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又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主持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软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软件规模达到3000多亿的规模。在这样一个规模下,您对中国的软件有哪些特别高兴或感到遗憾的地方?
张琪:如果谈我个人感受,我感到喜忧参半。我在基层电子企业工作近10年,又在部机关工作了29年,现在刚刚离开现职岗位。我深深感到这个产业和信息技术一样,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具有其它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替代的催化、渗透与带动作用,而这种作用不仅是用上计算机等硬件产品,要重要的是通过软件与信息服务来实现的。离开了软件,就象一个人没有了大脑,什么也做不成了。
20多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只有与传统产业,与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用结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能,起到加速倍增作用,发挥社会效益。所以我认为软件与应用,其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2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应用、促发展”,在抓信息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各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解决市场的急需,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1993年电子工业部通过组织实施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金”系列信息化工程,不仅仅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与电信行业、金融行业、海关外经贸行业及税务部门的融合互动发展,促进了这些行业的电子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为中央领导分忧解难,解决当时现金大量流通、资金体外循环、宏观调控不力,经济犯罪严重,以及利用增值税骗税等社会问题,为改革保驾护航,并由此拉开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四金”工程是中国信息化的启动工程,也是我国面向21世纪,迎接信息化社会到来的里程碑。从93年到98年,在胡启立部长为首的部党组的带领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界没有浪费光阴,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人民做了一点贡献,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具体承担了这“四金”工程的办公室主任,在一线做出了自己的奉献。这是我对我们电子信息产业,对软件与应用发展过程中最为满意并引以自豪的一段难忘岁月,信息产业界的确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装备部”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部”,信息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它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贡献更加明显,任重而道远!
谈到遗憾,我认为目前产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尽管我们尽力了,产业也在持续、快速发展,但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对信息产业的要求和市场与应用的需求相比,无论是产业自身的发展建设,还是对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能力,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我在位时,总是感到肩上的压力,始终有一种必须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就是总感到“供不应求”,这不是指数量上,而是从社会需求对产业的要求来说。比如说随着技术进步与应用的发展,各界对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应用要求越来越多。虽然我们的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离信息强国还谈不上。这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的掌握,知识产权的拥有、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我们产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贡献度的提升,我觉得在这些方面,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还不尽人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这是我感到遗憾的地方。98年成立信息产业部,我们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是原电子部三个专业技术司局合并组成的,应该说这8年产品司的同志们跟着我干得很累,几乎每天都在加班。这样干不是说我们“有病”,愿意加班,也没有任何人逼我们干,只是我们感到产业的发展永远满足不了社会、市场对我们的要求,所以总感到有差距、有压力,就想拼命往前赶。特别是最后这一年,面对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按照部领导的要求,我想抓紧把“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各产品门类的专业发展规划建议和“十一五”电子信息产品投资指南编制完成,希望留给后人一个好的工作基础,任务完成了,但全司同志干得很累。虽然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大家自觉奉献,但我作为司长,深感同志们跟我干得这么累,心里很歉疚,也是我现在感到遗憾之处。另外国务院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要求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觉得我在任这么多年,目前离这个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因自己已没时间更好的完成任务而遗憾。
谈到软件就更是这样,有人说我为软件伤感,我认为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感受。目前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第一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在全球位居第二。但我们的软件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重与其重要性是不匹配的。我们制造业的硬件能力要远大于软件。比如说在3.84万亿的年销售收入里,软件占的还不到十分之一。去年2681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出口中,软件只占了百分之一。所以我觉得这种比例完全是失调的。相对于我们的硬件制造业发展,在各大产品门类中,我觉得软件和集成电路就更加紧迫,而且供需差距也更加明显。应该说,我们为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投入的精力最大,遇到的矛盾和非议也最多。我国软件在全球的地位,及在产业自身中占的比例都是比较遗憾的。从2000年国务院18号文件出台后,在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政策在不断落实,软件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政策环境和支撑力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软件每年都以30%以上增速发展,但需求市场发展更快,我国软件的总体自给率一直提不上去,仍在30-35%之间。
主持人:我们只能纵向比,不能横向比。
张琪:大家都知道,面对21世纪发展,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其关键在于应用,核心是软件,软件的重要性更加凸现。我们千方百计地寻求如何能解决这个大瓶颈,必须创新思维,在发展模式、管理方式上都要更多地寻求创新。长江后浪推前浪,软件是年轻人的事业,今后一定会干得更好。
图为张琪(右二)与新浪工作人员骆磊(左一)、徐志斌(左二)、张跃颖(右一)合影
主持人:您在任上也推动了国家对软件产业加大支持,2000年国家发布18号文件,随后又发布了47号文件,在这样的政策扶持下,对中国软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据我所知,国内在列强竞争中依然感觉国家对国内软件的支持还是欠缺。您是怎么思考的?
张琪:首先我要说,国家对软件产业的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都在逐步加强。这几年我国软件和集成电路取得了这么快的发展,首先应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得益于国家对软件和集成电路给予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特别是国务院18号文件、47号文件,51号通知等的陆续出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都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18号文件的落实,使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也对软件发展有很大的推动,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我觉得18号文件的有关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这也是遗憾之处。这绝非是信息产业或哪一个部门的事,这应该是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的。我由衷的感谢各界做了很多努力,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说有关风险投资,政府采购政策,企业上市,融资等政策至今尚未全部落实。
主持人:这可能还需要大的环境支持。
张琪:随着18号文件的逐步落实,针对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软件和集成电路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以及出台一些新的扶持政策。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共同推动这项工作。
主持人:最近又准备起草新文件?
张琪:已起草了,正在出台前的协调过程中。
主持人:是什么样的文件?
张琪:就是对软件、集成电路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等支持的政策。
主持人:新政策和18号和47号文件相比有哪些新突破?
张琪:应该说是18号文件的延伸,在没有出台之前我不能说更多,但我知道各个部委都在鼎力相助,举全国之力来支持。特别是今年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各部门都加大了支持力度。
主持人:您觉得对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有哪些方面亟待突破的?
张琪:我觉得还是在投融资等,跟资金有关的方面。应该说,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无论是核心技术研发,还是国际化发展,都需要有基本的投资保障。比如说软件操作系统,咱们在这上面才投了多少钱。微软公司每开发一个核心产品,投入都在10亿美金以上,我们连1亿人民币都没有。我觉得研发投入的力度是很重要的,国家对核心技术研发应该投入,当然也不能光靠国家的投入,要广泛吸纳社会的资金。谈到社会资金,企业上市、风险投资等都是有效的融资渠道。我说的资金不是光靠国家投入,但目前投融资渠道等相关政策还需尽快落实。
主持人:现在风险投资投互联网多一点,软件很少。
张琪:我感到这个问题是亟待解决。此外,国家现有研发资金管理也应该进一步理顺关系,把钱用在刀刃上,对产业界的投资绝对应该加大力度。我们客观地讲,信息产业部是中国信息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如果它手里不掌握必要的资金就很难做调控。目前我们每年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发展基金约5.5亿人民币的规模,实在太少了。跨国大公司每年自己的研发投入就是几十亿美金的数量级。欧、美、日、韩,我们也去考察过很多国家的IT主管部门,都有很强的资金调控手段,只有我们信息产业部才有5.5亿人民币,用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我觉得实在是太少了,这个数都难于出口,这个问题不解决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
主持人:要把这些钱都归入到一个部门里,投入到信息产业发展里去?
张琪:我觉得应该亟待理顺,现在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才说这个话。一定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调控手段,使其对整个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时,有必要的手段。谁最了解IT产业?当然是行业主管部门最了解。它常年工作在第一线,最了解企业、了解用户,知道应用的需求,也了解市场,熟悉和掌握全球IT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如果行业主管部门手里没有资金手段,上个好项目要去磕头作揖就很难了。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这么快,如果一个好项目需要通过一两年以上的审批手续,那就什么都耽误了。我们希望举全国之力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核心产业发展,并不是说把钱都给信产部,而是希望各部门的相关研发资金要很好的整合。资源不是没有,关键是用在哪和怎么用的问题。应该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
主持人:我们说到软件更多的是民营企业多一点,国字号的大的软件企业,您觉得发展国有软件企业为主好还是民营的好?
张琪:各有各的特色,我认为软件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觉得硬件发展不能太散,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有集中度。如果漫天铺开谁也做不大,将来就比价格战。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如:计算机的CPU,软件的操作系统等,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做工作的,应该承认这点,必须组织国家队,我觉得硬件一定要集中。软件需要有大企业,但软件也需要有中小企业,软件应该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认为软件是面向应用、包罗万象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由于应用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千变万化的,软件不能只有几个大公司就全能包揽的。做核心技术研发、做基础核心软件只能是少数几家企业,但是大量的应用软件,特别是今后大力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绝对需要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参与。
主持人:要很多人去进行二次开发。
张琪:对,所以软件产业发展,既要有跨国大企业也需要小企业,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要分类指导,既支持大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又要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营造环境。基于这一认识,信息产业部两年前就启动了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的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搭建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开发与服务的公共平台,让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开放的平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我觉得今后国家的钱要更多的支持这些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以更好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在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主持人:哪些部委可以对这块投入,比如科技部里面对这块有投资?
张琪:主要是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还有商务部等,越多越好。
主持人:这些也都是支持软件产业?
张琪:不仅是软件,是整个信息产业。我们站在国家的角度看,信息产业是国家的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所以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的事情,国务院各相关部门都从各自职能范围共同给予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主持人:按照你的理解,国家的事情要把钱分到国家各个部委来掌控?
张琪:我强调的是信息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有更多的经费来主导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这点一定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呼吁。
主持人:现在不是钱少,而是分到很多部门去了,您认为是否应该都集中到信息产业部?
张琪:不是这个意思。各综合部委根据职责都掌握着不同的经费,比如:国家科技部集中管理科研经费,我认为分层次、分级管理为好。比如:从“五五”、“六五”、“七五”到“八五”,国家的科技攻关经费等都划块给各相关部门,我们电子工业部也曾在国家计委领导下,掌握相关的科技攻关费。后来改为集中在综合部委,不再划块了。我在部机关工作30年,从我的感受,还是应该在综合部门领导下,分给各个部门分级管理为好,各部门会非常精心地用好这有限的经费,效果会更好。比如:18年来国家财政部给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虽然数额不大,但用得很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研发和产业化成果累累,资金管得也很好,并多次得到财政部表扬。我觉得,如果把每个部门的每个项目都集中在上面去统管,人绝对不是神仙,不可能对每个行业都了如指掌,都知道谁最需要,该怎么花,就难免会有偏差。不如在综合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明确总体目标、任务,然后由各部门去细化和组织实施。综合部门管宏观,微观的事可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专业部门的优势,去具体组织实施。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
主持人:以前呼吁过吗?
张琪:我们已经呼吁多年了。
主持人:始终没解决这个问题?
张琪:以前“分块”过,做得很成功,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共同管,后来改革了。我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多数是成功的,但在一个局部的改革也有可能不成功。失败也没有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调整完善,我觉得应该有这种气魄。
主持人:国家除了在政策、财力上对行业支持之外,我感到像日本、韩国、日本在第二代移动通讯就是围绕着自己的标准,把门关起来,美国的东西不要。像韩国就支持自己的三星,支持本国的大企业,国外就放开。像汽车行业,日本的车也好,奔驰车也好,到韩国跟我合资,就必须用本国的牌子,不许用丰田、本田什么的。回到中国来讲,软件这块,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ERP管理系统等等东西,国家政策上有没有先导的,比如我们的政府机构职能部门能够优先采购。您能不能谈一谈?
张琪:我今天作为一个业界的老兵谈点个人的意见。我认为什么事都不能一刀切,说标准,就全部都是自己的标准或全部都是国外的标准。我觉得走极端都不好。首先我们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很多事情是国际化的,需要互联互通的。你不可能说什么事都做成“阎锡山的窄轨小铁路”,封闭起来,和外界不接轨。我只谈我自己曾经管过的事情,比如计算机,几十年来我国计算机发展始终走的是国际兼容之路,全球也是如此,我们一直也没有走错。实践证明:当今计算机国际互联网把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的计算机都能联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与服务的共享,使人们不出门就知天下事,这才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全球的电子商务成为可能。试想,计算机作为信息社会最核心的数字技术产品,如果不能兼容、互不接轨,那信息与服务就无法实现共享了。所以制定标准、生产产品,首先要坚持开放,要强调兼容性。
主持人:我们不能自己搞小标准躲起来。
张琪:我们现在不是奴隶社会,也不是封建社会,不是封闭在小部落里生活。我们是在全球开放的世界上活着,所以首先要开放。我觉得这符合国家政策——改革开放。入世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开放了。所以在谈标准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开放,考虑到与国际接轨,考虑到相互兼容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中国的标准,符合中国国情,我认为这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表征。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决定了我们必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中国家”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自力更生,不可能从国外买回一个现代化和信息化!因此我们喊了十多年: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标准、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能永远跟着别人走。我们制定标准既要考虑国际兼容,又要以我为主,要有自己的标准。现在标准和知识产权是密切相关的,标准不等于知识产权,但和知识产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中国用的都是国外的标准,就意味着要交给人家大量的知识产权费,这方面我感触实在太深了!我国的家电产品,如:DVD一旦走出国门,什么3C、6C就来了,我们的企业要向国外这些业界组织交大量知识产权费。我们在通信方面,手机也体会很深。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这么多人,还有非常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今后还要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如果我们将来用的每一个产品,都向国外交知识产权费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要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国家现在在标准这方面的政策完全是对的。中国要有自己的标准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同时要考虑和国际兼容、接轨、互联互通,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具体到电子标签这件事,是用美国的EPC,还是用欧盟的,日本的,或以色列的等等,我后来负责这项工作。我觉得中国RFID的标准既不是美、日、欧、韩的,也不是以色列的,中国要用中国自己的!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国家有最完整的装备制造业,我国每个行业、各工业部门的产品都是非常出色的,目前我国又是全球重要的产品生产地。我们很难想象将来电子标签,用于物品的管理、物流的管理等等,而采用外国的标准,那就意味着把所有产品的数据库放在美国、欧盟,放在日本、韩国,同时还要向别人交费!我认为放哪都不行,只能放在中国自己这!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讲也要放在中国。中国制定电子标签的标准一定要有自己的,这点没有通融的余地。让我做这件事,我就这么做。我们绝对不能没有中国自己的RFID标准,但我们一定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去做,我多次表示,我们跟谁都可以合作,我们要集众家之长,在自己的标准中把他们的长处、优点吸纳起来,同时考虑到将来和各国互联互通。所以我们标准化工作组在两方面要充分兼顾,不可偏废。
主持人:您在信息产业部门工作时间太长了,现在退下来了,您给自己客观的打分的话能打多少分?
张琪:我从来不给自己打分,这是别人的事,群众自有公论。转眼大学毕业38年了,弹指一挥间。我禀承母校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要求自己为人要坦诚、做事要敬业。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不管成功与否,为祖国、为人民、为产业,我都竭尽全力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对过去的一切我无怨无悔,问心无愧。今年“三八”节,我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随之退休,我觉得这是对我38年付出的最好回报,也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我喜欢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我虽然活得很累,但很充实、很值得。
主持人:您现在还没有完全退下来吗?
张琪:我永远都不会完全退下来。十多年前,当兄弟部门的领导许以丰厚奉禄,拉我跳槽时,我用一句戏言挽拒了:“我生是电子的人,死是电子的鬼,这辈子不会改行了”。其实这是我的心里话,尽管数十年工作中有过许多不愉快和伤害,但这些与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事业的不断兴旺、成功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我实在太爱这摊事业了,情结难以割舍。不管在位、不在位,我都选择了为公众服务,将始终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鸣锣开道,甘为人梯,竭尽全力做我自己能做的事。
主持人:我觉得张司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能谈谈今后的工作吗?
张琪:你过奖了,我没那么伟大,但我尽心尽力了、心里很坦然。问我今后的工作,我继续担任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这是我为之努力工作了14年之久的国家信息化启动工程之一,重点致力于推动智能卡和电子标签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服务于社会信息化建设。此外就是继续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成立于1990年,早于信息产业部8年成立的。当时由电子工业部会同五个兄弟部委共同发起成立的,至今已17年。其会员单位横跨24个部委,大概有上千个中外企事业会员单位。商会在国内外业界很有影响,目前下设15个专业分会,各有特色,充满活力。商会以“联合、服务”为宗旨,努力在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搭建桥梁,发挥纽带作用。我作为会长,今后将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会员单位服务,包括24个部委的信息中心,以及上千个企业服务,同时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用户提供服务。过去,我作为政府公务员忠实执行行业主管部门赋予我的职责;现在不当官员了,我作为业界的一名老兵,仍将热衷于信息产业界的公众事业,自觉自愿的为企业、为用户、为政府,力所能及的多做些实事。今后有空再详谈吧。
主持人:谢谢张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