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家大企业的作用十分突出。它们一方面强化自身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一方面不断把产业触须延伸到电子信息领域。例如,海尔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登陆法国市场,开创了国内品牌电脑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海信曾在北京科博会上推出低成本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达成近1亿元的合作意向;澳柯玛成为新的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国家标准的制订者。这些精彩事件都发生在2004年;而在一年之后,由海信自主研发的彩电视频处理芯片“信芯”诞生,使中国彩电自此有了民族“芯”,在业内引起极大波澜。在2005年度我市十大经济事件中,电子信息产业就占4件。
三家大企业在我市电子信息领域迅速确立核心地位,显示出了强大实力。2004年,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集团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80%以上。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三巨头还吸引了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促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快速延伸,集群效应迅速显现。在开发区,继海尔、海信、澳柯玛相继落户后,松下电子、三洋电机等配套企业闻风而来;如今开发区规模以上的电子家电企业已达到近百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分工紧密的电子信息产业群。
我市在支持和推动大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及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市南区、高新区、开发区为重点,高水平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通过消费电子博览会、产品配套说明会等平台,实施产业链招商,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来青投资。例如,市南区的软件产业基地以“打造一流软件产业基地”为目标,按照“智能化、国际化、生态化、花园式”标准建设,目前已吸引了微软、ibm、浪潮、用友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入驻;2004年,朗讯将青岛研发中心整体搬迁至高新区的青岛软件园,东软集团、浪潮通软、海信网络科技、高校软控等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也纷纷落户高新区,这些骨干企业又吸引了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前来加盟。
2005年,市南区软件技工贸收入达到52亿元,软件企业累计达到220家,成为全国10个先进软件园区之一;同年,高新区和开发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通信产业园”和“国家家电电子产品产业园”。此前,青岛与全国8个城市和地区一起,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跻身国家级基地和园区,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今后进一步裂变发展,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平台。
记者从市信息产业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以制造业信息化、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为重点,突出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数字生产线;以信息家电核心芯片及嵌入式软件为重点,组织集成电路专项技术攻关,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迈进。据初步预计,今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650亿元,2007年将达到850亿元,“十一五”末将达到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