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公交IC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质疑。从公交IC卡押金问题看公共产品监管漏洞。
给公交IC卡充值,最少得充值50元,如果你卡内有余款想退,得按照余额的10%收取手续费。办卡时,购卡人要缴纳每张30元的押金,同时办卡单是押金凭证,须妥善保管。10月12日,一则名为“南京公用事业IC卡有限公司格式条款备案公示的通知”在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露面”,引起不少持卡人的关注。(11月13日《扬子晚报》)
一张小小的公交IC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质疑。尚在去年,就有上海市民追问:“目前在上海流通的公交一卡通约1500万张,每张卡收取押金30元,押金总金额高达4.5亿元。公交IC卡高额押金被谁吞了?”此后,一轮轮质疑狂潮在各地风生水起。市民最关心的有三点:公交IC卡凭啥要收20元、30元不等的押金?这些巨额押金跑到哪里去了?巨额押金的收益归谁享用?
以南京公交IC卡为例。根据南京公用事业IC卡有限公司格式条款备案公示的通知,办卡时,购卡人要缴纳每张30元的押金,同时办卡单是押金凭证,须妥善保管。试问,为何非要收取每张30元的押金?有市民称,公交IC卡的内置芯片和外包装加起来,其成本不会超过10元。此言非虚。去年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言人就表示,上海“一卡通”最初每张卡成本近20元,近年来随着发卡量的增多,成本已经降到10元以下。另据广州一家卡制作公司的业内人士称,制作10万张至100万张公交IC卡的成本都差不多,均为每张2.3元,如果制作1000张,每张的价格为6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公交IC卡的押金收取以及调整有没有召开价格听证会,物价部门有没有批准。
有论者指出,公交“一卡通”的押金问题,折射出公共服务产品中颇具代表性的问题:垄断企业定价行为的合法性、正当性没有监督,一般都由决策部门说了算;相关法律的空白造成公益维权缺乏保障。
由此及彼,我们悲哀地发现,不独公交IC卡,有太多的公共产品已在或正在损害公众利益。比如,水、电、气、油价的上扬,往往以突如其来的方式逼老百姓就范;比如,我们似乎从没有看过那些公共事业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向公众坦承每一笔收益和开销的详细记录;比如,我们经常遭遇类似水电打架、市民遭殃的困境……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公交IC卡押金为例,根据财政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要求,“利用职权和行业垄断地位,以保证金、抵押金、储蓄金、集资、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等行为应立即停止。
此外,《集成电路卡应用和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实行政府审批的IC卡收费,其收费标准严格按照IC卡工本费核定”。此外,公交IC卡收取押金还涉及到《行政许可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法律,奈何这些法律在傲慢的公共部门面前被视若无物。
法律再完善再详备,如果不遵守,就只能是不可期待的纸上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