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RFID:在融合中寻求机会
作者:包东智
时间:2007-11-28 09:43:01
RFID作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2006年,全球RFID单品标签的应用发展超过了大多数人预期的“单品标签量将达到2亿枚”。从2007年起,RFID单品应用是世界上最大的RFID市场。
国内外市场齐增长 

RFID作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2006年,全球RFID单品标签的应用发展超过了大多数人预期的“单品标签量将达到2亿枚”。从2007年起,RFID单品应用是世界上最大的RFID市场。2016年,预计应用在单品上标签的价值将超过110亿美元,相关RFID系统市场价值将达到260亿美元。据预测,2009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从2004年3亿美元增至28亿美元。到2016年,全球邮政速递领域使用包括标签在内的RFID系统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0亿美元。如果目前有关标签的单个条款能够得到广泛接纳,RFID市场份额有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一年中将有超过万亿邮件使用RFID标签。继零售供应链之后,邮政速递将成为世界上使用RFID的第二大行业。 

2006年国内RFID的市场规模为16.6亿元人民币,2007年RFID市场全面启动,预计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6亿元,并且保持50%左右的年增长幅度,进入快速增长阶段。RFID为国内金卡工程注入了应用创新的巨大活力,突破了原来以部门(大行业)IC卡应用和城市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以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及业务管理为重点,扩展到对物品(含人、动物)的实时、动态、可追溯的信息管理。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广,更加贴近生产力,并直接涉及民生,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基层,对减少和化解不安定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RFID技术在中国的应用,2007年4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目前,青岛市计划在6个领域启动RFID应用试点,并且已获国家金卡办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大连、成都、南京等城市也在积极筹划RFID应用试点工作。目前,我国的RFID产业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和应用基础,随着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的蓬勃发展,RFID技术在国内的许多行业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在金卡工程行业性IC卡应用中,公安部采用RFID技术制作了非接触式IC卡电子证照,即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该项应用中,从非接触式IC卡芯片、模块、身份证卡到读写机具、软件和应用,均全部立足于国内自主研发并实现了产业化。截至2006年年底,二代证已经顺利换发3.7亿张,计划至2008年年底全部更换,总量将达9亿张。我国的RFID产业建设已经启动。据信息产业电子标签工作组介绍,基于市场与应用需求的推动,我国RFID产业建设也在智能卡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迅速启动。近两年,信息产业部安排了电信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支持RFID相关电子产品研发以及产业化。从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电子标签封装、各类读写器的研制到应用软件开发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产业价值链各环节进行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已经取得了实际进展,我国RFID产业链建设进入初创阶段。我国已在有条件的部门和地方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工作,主要涉及领域包括:服务“三农”,推进农业(农产品)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向工业生产过程与安全生产管理,将RFID技术用于公共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重要物品的防伪和安全管理;数字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目前,全国已有注册企业78家、外围企业150余家。另外,《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已于2006年6月正式出台。 

踏上新的发展之路 

随着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种创新所带来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为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RFID技术与电信业的结合日益引起各方的重视。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全新商业模式及业务形态的出现,必将改变传统的电信运营产业的发展之路。 

技术融合将缔造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RFID技术开始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朝着构建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人员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目标迈进,而这也正是RFID产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一般而言,“杀手级应用”的主体往往通过独创性产品或者服务赢得用户认可,进而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扩大原有市场,甚至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最终建立可以改变整个产业的新游戏规则。而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更新换代,终端支持的移动增值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因此,RFID与电信业的结合将会缔造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RFID与通信系统结合的三大契机 

从通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RFID应用需求的产生直接源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属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市场的开拓。通信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一个结构更加复杂和功能更加强大的通信系统,因此从根本上看,RFID与通信系统的结合存在三大契机:NGN、IPv6和个域网。RFID可以应用在未来的NGN中,目前已经有设备商在NGN中考虑RFID的位置,ITU-T组也已在未来的考虑中涵盖了RFID标签和传感器以产生新的业务。而RFID与IPv6则有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IPv6论坛指出,RFID是一种对移动网络非常重要的补充型技术,从本质上看,IPv6提供了巨大的地址资源,与RFID的编码对应使每一件被标记物品都具有一个IP地址,从而通过虚拟的网络就能够实现对现实中具体物品的监控和管理,就能够大大激发IPv6应用的发展,带来一个庞大的市场,从而促进IPv6的商业化进程。RFID衍生个域网新技术,随着个域网应用的兴起,一些个域网技术开始获得人们的重视,其中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是最近最受关注的一个。由RFID衍生出的一个个域网短距离通信的技术,其目标是将近距离通信技术用于手机、手表、PDA、数码相机、电脑等电子消费品上,通过ID的认证使双方产品能够进行信息和服务的交换。 

进行手机移动支付 

利用RFID技术进行手机移动支付是现阶段国内电信运营较为可行和现实的选择,但对于RFID技术而言,更大的机会在于商业组织内部的商业应用。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形成实现“三流合一”的作用,其中包括我们平时使用的移动通信数据流,作为商品的交易物流以及资金流交换。通过资金流把信息流和物流结合在一起,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操作。 

商业组织内部的RFID技术商用 

商业组织内部的RFID技术商业应用更加有市场,这些应用不仅限于加快或改善信息流动,而且驱动了企业核心流程的变革,并为采用全新的企业模式铺平了道路。当企业内部无线应用的市场急剧扩大时,完全了解这一潜力并运用现有市场地位为企业客户开发和配置应用软件的移动网络供应商,将获得丰厚的收益。 

技术和产业的融合 

RFID与电信业的融合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其实质还在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如何通过技术的发展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因此,电信运营商与传统行业领导者在融合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需求与电信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前景。对于产业链上的各方来说,清晰的产业定位是基础,成熟的产业链是保障,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是关键。 

电信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传统产业应该转变思路,深刻认识到行业信息化与个人通信业务的相互融合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与电信运营商的博弈中,传统产业领导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借助电信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变。毕竟,产业领导者对于整个产业的理解和发展方向的把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RFID与电信业融合的成功与否。作为运营商与传统产业领导者之外的第三方,技术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承担着技术层面及部分业务层的相关业务。因此,如何更好地通过技术手段促进电信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他们需要重点思考与解决的问题,熟悉各个行业的行业特点并挖掘其中的结合点是关键。 

新的切入点 

就运营商而言,需要选择RFID手机支付为新的切入点,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积累运营经验,同时逐步熟悉相关行业具体运作方式。从业务选择来说,可重点考虑一些业务量大且集中的行业业务,如运输票务市场等。从消费人群的选择来说,可将目标客户群首先定位在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且消费欲望高的80后一代,也就是目前动感地带的主要消费人群。从市场操作来说,可尝试通过业务捆绑或积分兑换等方式刺激消费。在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运营经验之后,电信运营商可针对行业客户的特殊需求,利用自身的网络和技术优势提供一站式RFID服务,并最终实现RFID网络的标准化及开放化。电信运营商应对市场进行充分评估,包括硬件、中间件、管理系统、应用基础架构、业务层面等等,明确自身现有资源可以为用户带来哪些效益,从而制订最适合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和资费模式。从目前来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计时计费门禁、商品防伪、资产管理、城市管理可以成为优先考虑的行业。 

*   *   *   *   *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RFID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为企业、部门、用户带来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要素创造可观的效益。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RFID与电信业的有效融合,必将创造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RFID技术也面临很多挑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如何把握RFID市场 下一篇:北京公园年票将与一卡通绑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