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百姓生活安全的“民生工程”,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中建立一套食品溯源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记者在本届高交会“深港创新圈”展区了解到,由深圳检验检疫局推动、深港联合资助的“基于无线射频技术(RFID)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正在积极研发中,即将全面用于供港食品安全监管。届时,深港两地供港食品的监管部门可利用深港一体化食品安全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供港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将大幅度提高,香港市民可通过电子标签即时追溯食品的源头,购买食品时将更放心。
内地85%以上的供港食品经深圳口岸出口,年经深圳口岸供港的活猪达150万头、活牛4万头、水产品3.4万吨、各类蔬菜22万吨。长期以来,深圳检验检疫局把确保供港食品的质量安全列为第一要务,想方设法抓实抓好。去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深港创新圈”战略后,深圳检验检疫局积极参与,从自身管理职能出发,提出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提高供港食品的监管水平,由该局局长刘胜利亲自挂帅的“基于RFID食品安全保障工程”科研项目应运而生,成为“深港创新圈”重大项目之一,同时成为深港首个同步研发的科研项目。
“基于RFID食品安全保障工程”贯穿供港食品的养殖、生产、加工、运输、批发、口岸查验、零售各环节。该工程启用后,从深圳基地生产供港的食品,经检测、包装后,在食品的外包装上加贴电子标签,包含有害物质检测情况(如检测项目、时间、检测机构)、食品生产情况(厂商、日期、地址)、储运封装情况(时间、承运商)等相关数据。检验检疫监管人员可随时随地利用无线读卡器,对供港食品上的电子标签进行非接触读写数据,实现供港食品的实时跟踪、溯源。同时,由于供港食品事先加贴电子标签,供港食品在通关时,口岸检验检疫人员利用机器瞬间就可以读取全部信息,省却资料人工审核等环节,节约大量通关时间,大幅度提高通关速度。这一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为确保食品快速、足量、安全供港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与此同时,该工程将实现供港食品深港一体化监管。深港两地供港食品的监管部门,可利用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所搭建的食品安全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把好供港食品的质量安全关。
据悉,此前,深圳检验检疫局已成功研究将RFID技术应用到木质包装IPPC标识的防伪,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次将RFID技术应用到木质包装IPPC标识防伪上。此次“参与基于RFID食品安全保障工程”的研究,标志着该局检验检疫管理工作正全面引进、应用RFID技术。据介绍,该项目预计2009年底完成,将首先应用到供港蔬果上,之后逐步全面推广到其他供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