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通行费精确拆分技术研究——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课题通过鉴定
作者: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9-02-20 09:26:36
评审会专家对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高速公路通行费精确拆分技术研究——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课题研究的鉴定。
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财政金融研究所与河南公路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的河南省交通厅课题《高速公路通行费精确拆分技术研究——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于年初完成评审。课题评审由河南省交通厅主持,评审委员会由自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机电管理学院、河南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河南省交通通讯中心、中原高速公路责任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河南新志诚计算机技术公司的领导、专家组成。
本课题研究历时近四年。课题组于2005年初开始着手无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研究。2005年12月,在形成基本思路的前提下,课题组在郑州—少林寺高速公路上开展了RFID设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汽车在160公里时速下通过测控点时,设备准确率达到100%。2006年5月,课题组在河南省公路局等相关单位协助下,在河南省洛阳市周边省公路局所管高速公路上开展了为期9天的研发成果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RFID技术和设备在车辆高速(210公里/小时)和密集行驶情况下,完全可以解决车辆准确识别和通行费精确拆分问题,并且安全可靠。 2006年7月,课题组在交通运输部北京通州公路实验场进行了设备的实地测试,在国家电子标签产品检测中心进行了设备性能测试,均满足实际应用要求。2008年上半年,课题组在吉林省长(春)吉(林)高速公路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示范工程,选择长吉高速沿线的长春东、龙嘉机场等五个收费站及附近的龙门架作为标识站,进行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测试。2008年9月,吉林至延边高速公路通车的同时,全路收费站同步安装、调试了基于RFID技术的不停车收费和路径识别系统。目前应用该技术已经形成了长(春)吉(林)、吉(林)延(吉)、延(吉)图(门)约400公里高速公路17个收费站的不停车收费系统。
2008年10月20日,经吉林省交通厅吉交函[2008]291号文批复同意,长春东、龙嘉机场、吉林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面向社会车辆开放。2008年12月10日,图门、延吉、朝阳川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面向社会开放。课题组经过了近四年的研究探索,提出了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车牌平台理论、以及基于该平台的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解决方案。
在进行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同时,课题组和中国建设银行在资金结算、车辆身份管理、车主银行信用管理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商业银行在结算服务、客户服务、支付体系、信用融资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务优势,基于800/900MHz 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后台的信用结算,低成本地解决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和不停车收费问题。
各位专家在听取课题的技术汇报后,从各自相关的专业领域对课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组提出的基于800/900MHz无源射频技识别技术的解决方案,经过基础研究、设备测试、系统开发及示范工程实际运行等几个阶段的验证,证明了该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及通行费拆分的充分适用性,特别是课题组在吉林省建立的路径识别及不停车收费系统示范工程,经过长达近一年的实际运行,实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同时,该系统建设成本低廉,提出了配套的商业模式,使整个系统易于推广;该系统不但可实现如汽车电子牌照、半自动化收费、不停车收费、路径识别等功能,还可实现交通流量精确采集、运输资格识别等多项拓展功能,可扩展性强、应用领域广泛。
评审会专家对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高速公路通行费精确拆分技术研究——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课题研究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