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时,提出五个未来中国着力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方向,其中第二条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时,提出五个未来中国着力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方向,其中第二条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消息传出,金融市场上物联网相关概念个股立即有所反应,表现非常抢眼。
不过,冷静下来后人们分析发现,物联网确实具有广阔前景,有希望成为带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只是目前物联网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真正形成较大规模产业还为时尚早。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剖析,谋划长远发展。
“物联网热”催生“感知中国”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由来已久,不过由于受技术条件等限制,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明确表示,为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刺激资金将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并将其作为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途径。这使物联网一下子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概念之一,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物联网,在中国也称传感网,它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目标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技术实现物物互联,而并非人人互联,以达到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深化互联网应用。
社会上普遍认为,美国在里根时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带动了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克林顿时代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又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美国在这两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成就了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引领者的身份。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之时,又一位美国总统提出了要将物联网等新兴网络应用技术作为未来新的发展重点,很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经济热点。
中国发展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在标准和技术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中国科学院早在10年前就已启动了物联网研究,并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用于标准制定、技术开发等工作。
今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说:“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温家宝还指出,目前至少有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美国在阐述未来发展战略时,与“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脉相承,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中国与之相应提出的“感知中国”概念,也将引导未来中国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8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开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究,以明确其新的发展方向,并形成支持这些技术的新政策,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9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
种种迹象表明,“感知中国”战略已经开始启动,温家宝总理11月的讲话更明确表达了政府的支持态度。相关专家均表示,这种背景下,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前景广阔但瓶颈仍在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渊正在从事一项名为“面向‘物联网’的未来网络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他从经济长波理论的角度分析指出,每一次的经济低谷必定会催生出某些新的技术,而这种技术一定可以为绝大多数工业产业提供一种全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和高额的产业投资,以触动新经济周期的形成。本轮突然爆发的经济危机使人们面临紧迫选择。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巨大成功,信息技术领域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物联网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了巨大关注,并可能会引导下一轮经济发展周期。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仅是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孙利民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除经济效益外,我国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物联网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比如依托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可以疏导道路的拥堵、调节交通高峰期间的车辆,更有利于车辆与道路之间形成沟通,可以有效减少汽油的消耗,可谓一举多得。
刘渊指出,物联网与互联网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在于其仍然受到很强的区域性和对象性的限制,较难形成一个完全的全球统一的技术规范,这实际上给我国发展物联网,并与发达国家一较高下创造了天然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在各类大型公共服务行业,如电力、航空、水利、交通、医药等领域,完全可以形成我国自有的技术体系。因此,我国具有在未来世界物联网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能力。
尽管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种种优势,同时前景也非常广阔,不过社会上仍有担忧。有市场人士指出,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水平来看,物联网仍存在瓶颈。
“一是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无法产业化,国内RFID以低频为主;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庞大,需要算法的革命。”国信证券分析师王俊峰从技术角度指出了我国发展物联网的不足。
孙利民也表示,目前世界物联网应用都还处在信息采集的初级阶段,将来要走向物物互联、无处不在的感知,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还有很多技术及产业瓶颈要克服。
同时,也有专家担心,物联网在全球推广中,必然会面临国家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这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等诸多方面,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刘渊表示,物联网的前提是广泛设置传感器,这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成本。快速形成物联网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是解决成本问题的重要出路,而成熟的服务模式又可以促进同类型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这又降低了成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物联网服务模式,这不仅是一个物联网的技术创新问题,更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科学创新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鼓励我国创新型物联网创业企业的成长,同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与物联网产业链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物联网发展需注重中国特色
刘渊指出,类比互联网的发展经验,物联网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骨干网络和关键数据传输标准的问题,而物联网受到很强的区域性和对象性的限制,难以形成全球统一的技术规范。因此,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时应注重体现出自身特色。
刘渊表示,我国不同区域发展物联网的基础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地区拥有很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有些地区则拥有良好的市场,而有些地区则能够较容易地实施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因此,在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最近5~10年的初期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另有专家表示,未来物联网与互联网、通信网将组成一个更加庞大、复杂的网络,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因此需要明确物联网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信息通路的基石和脉络作用是整个产业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借此,运营商能将其影响力贯穿整个产业链。同时从经济水平来看,相对于规模还普遍较小、盈利水平较低的物联网相关产品的生产商,如中国移动等规模大、利润丰厚的电信运营商更具有进行大手笔投入、扶植、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实力。因此在中国新的物联网产业链推动矩阵中,核心应是明确电信运营商的龙头地位。
当谈起我国未来发展物联网产业需关注的问题时,刘渊表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战略要避免重“传感”轻“物联”、重“技术”轻“模式”的情况出现。要注意提前做好网络互联、信息协同和处理的技术储备,并利用好我国现有的传感、3G等自有技术标准,快速形成以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的服务模式与产业链,促进面向物联网技术的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以期能够在新一轮的物联网技术竞赛中,通过自有核心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加固产业链和成熟消费市场等方法,在20年后使中国成为物联网世界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