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我国已具备技术基础,可立足这些基础进行自主创新,全面实现物联网发展的各项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我国已具备技术基础,可立足这些基础进行自主创新,全面实现物联网发展的各项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不久前举行的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在谈及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领域满足2030年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时,着重提到了物联网的发展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物联网是未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成为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抢占后危机时代战略制高点的先导领域。
根据“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建议,从2011年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等技术要进入实用化阶段。
邓中翰介绍,2009年中国工程院专门成立了物联网专项组,分为10个子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医疗、安全、交通、电网等各个方面,专项组将针对这些方向进行深入探索。
此外,中国工程院还设立了一个总体组,针对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形势、发展方式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目的是推动全国各地的物联网示范工程有序进行。”邓中翰说。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无锡、深圳、天津等,纷纷上马与物联网有关的探索性示范项目,主要是围绕公共安全、交通、灾害应急、医疗、教育等方面开展应用。
“但总体上我们国家还处在对物联网‘概念很热,但仍不清楚该怎么办’的状态。”邓中翰说。
而相比之下,国外则已在电力、交通各个方面都开展广泛应用,关于物联网的新一轮信息领域争夺战早已打响。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明确提出,物联网是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也是美国21世纪重新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在其经济刺激计划中就投入了数百亿美元支持物联网相关应用,同时支持IBM的“智慧地球”计划;欧盟也称物联网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
欧盟表示,物联网将在未来5~15年中极大地改变社会发展方式,欧盟要在利用其实现经济增长和人的发展中扮演全球领导角色。
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和《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并为物联网的发展制定了政策框架和法律准备。
日韩则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泛在国家战略,将物联网纳入其国家整体发展重点,并于金融危机后再次强化、更新,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发展被列入其优先行动议程。
邓中翰认为,相比我国互联网发展大多是跟随国外的发展情况,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如果我国能在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超越国外,将给我国带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战略机遇,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农业、医疗、安全、交通、电力等基础产业的发展。”
邓中翰解释说,物联网其实并不神秘,它只是把过去很多区域化的专门应用的网络和互联网再进一步渗透、连接起来,是很多新一代增值服务在更广泛的网络平台上集合。
不过,不应将物联网仅当做一个技术热点来看,因为物联网不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它是对现在的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泛在的一种形式。
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它将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及RFID(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通信网与互联网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智能化”、“高清”等将成为物联网的关键词。
邓中翰认为,对于网络技术、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平台,物联网发展可能产生新的洗牌机会,我国应紧紧抓住这次机会。
然而,尽管我国目前已设立关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计划,如果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布局,也很难实现这些计划,并又将错过这个新的发展机会。
“我国仍缺乏全国性推广机制,围绕物联网整体的运营和发展,目前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体制。”邓中翰表示。
邓中翰认为,中国工程院应借助已建起来的物联网专项,把有关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工信部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推动机制,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在这个领域里面快速地有所作为。国家也可以形成战略性的物联网建设领导小组,从国家层面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