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6000多件馆藏珍贵文物有了“电子身份证”。7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文字信息数据采集、影像数据信息采集、软件录入、审核及信息合成等工作,并向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报送了全部馆藏珍贵文物数据。
新疆6000多件馆藏珍贵文物有了“电子身份证”。7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文字信息数据采集、影像数据信息采集、软件录入、审核及信息合成等工作,并向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报送了全部馆藏珍贵文物数据。
根据数据库统计,自治区目前共有馆藏珍贵文物6042件,其中一级文物711件,二级文物1321件,三级文物4010件,这些文物的相关数据已于7月初通过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初步审核。
据了解,过去文物的“身份证”是纸卡片,上面记录着它的入馆时间、出土年代、损耗情况、纹饰等,为找一份文物的资料,文博部门要进行大量手工查找。数据库建成后,如果查找某一件文物,只要点击鼠标,它的照片、大小、重量、身世、等级、形态、纹饰等情况就能一目了然。
据乌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府乌鲁木齐文物调查及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于今年纳入该项目,目前63件馆藏珍贵文物的“电子身份证”已经完成,317件一般文物的“电子身份证”还在制作过程中,与此次首府文物调查及数据系统标准化建设项目并行,乌市中心文物库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同时启动。下一步将摸清首府馆藏文物家底,用数字化技术给每件文物建份“健康档案”,还将与国家及自治区级文物数据中心联网,实现文物数据动态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