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大兴精准农业“感知”物联网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时间:2010-08-06 15:37:37
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种庄稼,过去的梦想如今已变成现实。在北京大兴精准农业示范区,处处体验到物联网“感知”精准农业技术。
      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种庄稼,过去的梦想如今已变成现实。

  在北京大兴精准农业示范区,处处体验到物联网“感知”精准农业技术。

  由“模糊”处理到“精确”把关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在大兴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综合气象自动监测系统

     采育镇鲜切花生产基地中控室,温室环境监控大屏挂在墙上。数字频闪的表格中,59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

  突然,A1棚湿度显示由绿变红:85%!技术员立刻开启一旁的网络视频语音监控系统,点击“一排温室”发令:“湿度大了,请开风口和天窗!”

  视频画面上,一名农民操作员立即行动起来。

  10分钟后,系统传来语音回复:“全部打开。”大屏幕上,红色数字随即下滑,很快恢复成绿色:70%。

  “这些实时监控的环境指标可以自动报警,绿色表示正常,红色即为报警。”市农科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陈立平博士介绍,这套温室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室内传感器“捕捉”各项数据,经数据采集控制器汇总、中控室电脑分析处理,结果即时显示在屏幕上。管理人员通过另一项技术——视频语音监控系统随时指挥。基地经理李春贵务农20多年,算是一把好手,现在却全听“系统”指挥。他说:“以前都凭感觉,觉得温室冷了就加温,觉得暗了就补光。智能监控下的科学数据,大伙都服!”

  像采育镇鲜切花生产基地这样,大兴已在5个镇、6个村示范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智能温室娃娃、室外气象自动监测、负水头精准灌溉、液肥精准施用、静电精准喷药……16项信息化专利技术,实时定量监控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调节水肥药的投入,帮助农民实现更高层次的精耕细作。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一步步深入“感知”大兴区精准农业。

  远在天边也能管住家里的瓜果蔬菜大兴,现有基本农田57万亩,尽管这一数字占到了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1/6,但北京土地资源有限的总体情况,同样也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影响着农民增收。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在大兴农业管理、信息化、院区合作良好的基础上,把目光瞄向高端、高效的精准农业,抢占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

  “以前我们给温室加温、浇水、通风等,全凭感觉。人感觉冷了就加温,感觉干了就浇水,感觉闷了就通风,没有科学依据。现在好了!试用博士发明的‘温室娃娃’后,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她’就告诉你啦。不干,‘她’还老唠叨呢。真是太有意思啦!”在长子营镇风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佟技术员对这个新助手显得格外满意。



聪明的温室娃娃


  据信息农业专家介绍,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32至64个这样的“温室娃娃”,数据传输有效距离超过1200米;一定距离内还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温室娃娃”的“脑子”里装着各种作物的最适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再通过“她”的“感觉器官”测出温室内的各种实际数据,把二者加以对照,如果实际数据不符合这种作物的最适宜数据,“她”就会提醒你加温还是降温、通风还是浇水。

  老宋瓜园,2号观光温室,200多盆盆栽茄子该施营养液了。管理员在储存搅拌罐前轻按开关,随后把注肥器上的水肥比例调到刻度1%,又在控制器上输入时间1小时30分。

  指端三个微小的动作,前后不过十几秒,完全替代了手工操作下至少半小时的繁琐工作。

  液肥精准施用系统开始工作了,配比固定的“营养餐”源源不断地送进了茄子的“口”中……陈立平介绍,精准施肥、施药、灌溉系统的应用,有效克服了传统农业容易过多、过少供给的弊病,既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也减少了因肥药过多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据估算,大兴推广精准农业技术的生产基地,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水15%,省药20%至30%。采育镇鲜切花生产基地减少农作物因温度、湿度不适而发生的病虫害,鲜花达到出口品质的比率提高了20%。

      老宋瓜园负责人宋绍堂,一家五代务农,经历过镰刀斧头的农耕时代,走过机械化耕作时期,如今跨越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农业,倍感惊喜。

  有一次,宋绍堂到山东出差,利用网络视频语音监控系统查看“家中”作物生长情况,发现砍瓜叶片发黄,当即通过系统发令处理。“就是远在天边,我也能靠系统管住家里的瓜果蔬菜了!”

  说起用上的7项精准农业技术,46岁的宋绍堂一个劲地感谢政府:“没花一分钱,就用上了这么高端的技术。这在国外,少说也得投资100多万元吧?”

  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慧”支撑精准农业技术需要“重装备”。农业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陈立平说,物联网将是实现农业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大兴区自主开发了农业信息网,为农民搭建了一个集农业产前信息引导、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信息服务网,同时链接了本区3个专业网站和20个农业企业网,架起了农民与市场、专家之间的桥梁,农民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上网与专家对话,初步形成了大兴精准农业的物联网。

  区农委汪主任说,精准农业技术在大兴率先应用,得益于政府的推动与投入。截至目前,市、区、镇三级政府已为技术开发、项目推广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政府买单,为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民购置设备,举办培训班。大兴已有6个农业基地,15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上精准农业技术,尝到了甜头。大兴区正在筹划在更大范围推广精准农业,全区示范推广农田将达到4000亩,带动3万农户应用精准农业技术。
上一篇:打造四川“智能城市” 逛物联网各地商品一网买尽 下一篇:物联网的嵌入式“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