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公忠教授
千家网:随着国家对物联网投入的加大,大家都在说物联网,它的内涵有哪些? 张公忠:我国提出“物联网”概念,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温家宝总理连续多次召开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物联网”。
物联网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设备通过传感器联网,M2M或 T2T,即是物和物之间的连接。第二个层次,就是互联网的协议栈。互联网的协议栈可以构建于内网,也可以构建于外网;可以在大范围网上,也可以在局域网上。第三个层次为应用层,则要依靠Web浏览器的应用开发,完成人与物的联系H2M或H2T。
物联网涉及诸多行业:建筑、交通、工控、医疗、电网、物流 、水利、 矿业、环保等等。自从互联网出现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密切了,通过电脑访问网站、写博客、发电子邮件、进行电子商务等;而物联网,将形成更广泛的物物相联,当然还包括人与物的联系。
千家网:目前,国外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张公忠:实际上在国外,物联网的概念早就被提出来。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已提及物联网,但当时这个新概念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比尔盖茨提出这个概念,是看准了物与物联系广泛性。实际上当时物联网形态已经存在,但没有形成信息技术的主流。
直到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物联网报告,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万亿以上的传感器需求,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它将比互联网的人与人联系要广泛很多,将会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美国权威信息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30倍。
2009年,奥巴马就任总统后,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 IBM的现任首席执行官提出“智慧地球”概念。IBM前任首席执行官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的第四次计算模式。第一次计算模式是终端-主机模式,第二次是微机-服务器模式,第三次是互联网模式,第四次就是物联网模式。
千家网:虽然物联网在中国提出多年,但很多人认为仍处在概念阶段,相比北美、欧洲等国家,中国的物联网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存在成本、技术、政策、用户壁垒等瓶颈。您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 张公忠: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错过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后正遇到第二次模式发展时期,直到第三次模式——互联网,我国仍没有赶上,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我国的地位不相称。所以,第四次的物联网,国家大力投入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因此,我国加大对物联网的发展力度,不仅仅是技术、产业的问题了。也不仅仅是一两个部门、一两个行业的事了。
其实中国许多年前就开始做物联网相关的事情,现在只是提得更高更明确。之前已经有很多高等院校、企业在做与“物联网“相关的研发,只是没有形成洪流罢了。
千家网:目前,物联网有无统一的标准? 张公忠:物联网的标准涉及到许多层面。首先是传感器的产品标准问题,第二是传感器联网标准,第三是应用开发的问题。物联网与互联网不同,既涉及M2M,又涉及人与物的联系H2M。
虽然设备和物件通过传感器联网的问题遍及各行各业,但各行各业传感器联网都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
国家已经成立了物联网标准工作组,需要统一标准了。对于智能建筑行业,标准涉及住建部、公安部、工信部、广电局等部门。
千家网:感觉物联网无所不包,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广阔空间,您认为,智能建筑开发商和集成商应如何抓住机遇?重点发展的内容有哪些?
张公忠:智能建筑与物联网关系密切。首先要发展传感器,厂家应该生产质量好的、微型化、价格便宜的传感器,嵌人设备中。第二,终端产品数字化和子系统IP网络化是关键。有的厂商已经推出物联网终端;目前,越来越多的子系统走向IP网络架构。第三,开发B/S应用软件,特别是中间件。
智能建筑集成商必须搞物联网架构的集成系统开发,物联网集成系统架构跟传统的IBMS/BMS不一样。
千家网: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张公忠:2009年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已投人约1000亿人民币,今年会超过2000亿。2010年到2020年间,国家将投资近四万亿发展物联网,都在说如何分这四万亿的“蛋糕”。现在国家物联网标准制定已经启动,各个相关部门、各个相关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都提到日程上来;另外,各大城市相继成立物联网研发中心或相应机构,藉助物联网的应用来加速发展数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