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
作者:贺琳收
时间:2010-09-02 09:00:27
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
关键词: 标准 物流

      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占GDP的比重为6.6%;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专业化细分的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为物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标准化是促进和保证物流运作快捷便利、高效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作业流程,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以下简称《振兴规划》)提出了要“加快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实施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为贯彻落实这一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以及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国际货运代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了《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同时还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规章和文件。

      在贯彻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新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以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拓展物流标准制修订领域,提高物流标准的实际效果为目的,《规划》确定了近期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并依据《振兴规划》中确定的物流业发展重点,提出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服务、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国际货运代理、仓储、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汽车和零部(配)件物流、邮政(含快递)物流、应急物流等13个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任务。

      水路、航空运输,钢铁、煤炭、铁矿石等重要矿产品、石油石化、建材、棉花等大宗物品物流,也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鉴于有关标准项目仍需做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暂未提出具体项目,只在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中列出,待今后有明确结果后再行补充。

      《规划》中的物流标准体系由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五个子体系组成,其中,物流信息标准包括物流信息技术(信息编码、标识、采集、交换,信息系统和平台)标准和物流信息管理标准。考虑到与物流服务方式的一致性,又可进一步分为公共类物流和专业类物流两个子体系。公共类物流标准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多式联运、货运代理、仓储等方面,这类标准适用于多个物流行业,为规范物流各环节运作及相互衔接提供技术依据。专业类物流标准是根据物流服务对象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制定的标准,适用于相关专业领域,为促进专业物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规划》中提出的专业类物流标准子体系中的重点领域主要依据《振兴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该子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

      在有关部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标准项目建议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依据下列原则对其进行了论证筛选:

      1.补充、完善基础通用标准。自2004年以来,加大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方面标准的制定,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子体系已初步形成。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此,《规划》所列项目主要是对上述子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2.进一步健全公共类物流标准子体系。为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鼓励现有运输、联运、货代、仓储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充实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国际货运代理、仓储四个领域物流标准。
      3.加大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力度。近年来,专业物流业已逐渐成为物流业新的增长点,为了确保其发展规范、健康、有序,满足专业物流快速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在编制《规划》时,突出了今后急需的专业物流标准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大力推进专业类物流标准子体系建设。
      4.促进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筛选后的标准规划项目,进一步满足了近几年物流业在设备设施、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物流园区服务、运输管理、货运代理等方面的通用性需求,突出了粮食、冷链、医药、汽车和零部(配)件、快递、应急物流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物流领域的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高新技术应用标准的研制,是促进物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本规划物流标准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有待RFID有关基础技术及标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应用标准。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先后召开了6次研讨会,共听取各有关部门、行业50余名专家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并完善。

      《规划》所确定的标准制修订任务,将作为编制物流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的依据。
 
       目  录
 
       一、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一)主要成绩…………………………………………………
       (二)主要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
       (一)基础通用标准……………………………………………
       (二)公共类物流标准………………………………………
       (三)专业类物流标准…………………………………………
       四、主要措施…………………………………………………………
       五、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图……………………………………………
       六、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计划项目汇总表……
 
  
  
       一、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一)主要成绩

      1、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
      为建立物流标准体系,加快物流标准制修订,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和制修订任务。确立了以“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为主体结构的物流标准体系。该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建立物流标准体系、加快社会急需的物流通用类标准和专业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初步解决我国物流业标准短缺和滞后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2、出台了有关指导性文件
      为促进物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引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和支持标准化工作,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和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批指导性文件,对物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求。如:国务院转发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均提出了物流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要抓紧制定和修订物流等行业服务标准。同时明确重点抓好物流业标准的宣贯,推动物流业标准的实施。商务部、国家粮食局、国家邮政局分别就推进商贸、粮食、快递服务领域物流标准化工作发布了有关文件,明确了发展规划、工作重点和规范性管理的要求。上海、广东、山东等物流业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在颁布物流管理技术规范、开展物流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物流标准技术组织、推进地方物流标准化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制定了一批重要物流标准
      按照《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了标准的制修订力度,重要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展开,包括物流术语、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物流统计、物流中心、通用平托盘、国际货运代理等方面的通用类标准项目相继完成;冷链、港口、出版物、汽车和零部(配)件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类标准制定工作开始起步。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物流标准267项,包括国家标准188项,行业标准79项。其中,物流技术标准105项,物流信息标准97项,物流管理标准51项,物流服务标准14项。这些标准对于加强物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标准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生产流通企业积极推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取得初步成效。如: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对引导和规范物流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得到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市场客户的肯定和重视;实施新修订的通用平托盘标准,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通用平托盘规格的统一,提高物流效率,进一步在我国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奠定了基础;国际货运代理标准的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国际货运代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国门起到了重要作用;条码、电子数据交换报文等标准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实施,促进了物流信息采集、识别和管理的统一,加快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物流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推动物流企业健康发展,规范物流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5、技术工作机构和队伍基本建立
      为满足物流标准化工作新的需要,在2003年全国物流、全国物流信息管理两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后,又组建了全国国际货运代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标委会托盘、物流作业、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冷链、仓储技术与管理等6个分技术委员会,集中了来自全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大型物流骨干企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近200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适应物流标准化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6、采标工作和对外合作交流取得初步成果
      在物流标准化工作中,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相关领域标准质量水平。同时加强了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在托盘领域开展与日、韩的合作,并由中、日、韩三国发起成立了亚洲托盘系统联盟,提升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对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物流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专业类物流标准偏少;标准宣贯实施力度不够。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物流业发展为目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振兴规划》提出的标准化工作的各项任务;突出抓好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完善物流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标准水平;加强标准的前期研究,促进物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强化标准的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对物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基本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标准体系;在加快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加强基础性研究、强化标准宣贯实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11年底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完成制修订物流标准137项,其中,国家标准122项;行业标准15项;2010年下达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国家标准制修订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4.5年以内;
      ——冷链物流、医药物流、汽车和零部(配)件物流、应急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标准化基础性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重点物流领域的物流作业、信息、管理、服务、安全等运作环节和设备设施有标准可依,标准实施取得成效。

      三、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

      (一)基础通用标准  
      ——物流技术:物流自动化、仓储设备设施、托盘、货架、分拣、装卸机械等方面标准,共27项;
      ——物流信息:电子数据交换、条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移动物流信息技术、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监管等方面标准,共20项;
      ——物流服务:物流园区服务、媒介购物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合同准则等方面标准,共3项。

      (二)公共类物流标准 
      ——道路运输:运输作业、道路货运管理、卫星定位监管系统等方面标准,共12项;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行包分类、包装铁路集装箱,共2项;
      ——国际货运代理:术语、责任保险、风险评估、绩效评估、作业规范、服务质量、信息交换、企业信用、货物包装、加工贸易、合同、货运单证等方面标准,共31项;
      ——仓储:仓储绩效、仓单要素、配送作业等方面标准,共4项。

      (三)专业类物流标准
      ——粮食物流:粮食产品物流基础管理、规划设计、装卸作业、信息技术、专用设施设备等方面标准,共19项;
      ——冷链物流:冷链作业、冷库管理,企业评估,水产品、畜禽产品运作规范等方面标准,共5项; 
      ——医药物流:运作规范、服务规范、冷链专用箱等方面标准,共3项;
      ——汽车和零部(配)件物流:术语、零部件周转箱、运输乘用车捆绑、信息模块等方面标准,共5项;
      ——邮政(含快递)物流:快递运单、安全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标准,共3项;
      ——应急物流:企业评估、包装标识、仓储设备等方面标准,共3项。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物流相关各部门、行业、标准技术组织协调配合、合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间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交流,研究推进物流标准化的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商贸物流、汽车和零部(配)件物流、应急物流、物流单证、物流统计等重点物流领域标准化基础性研究和重要标准项目前期研究,加大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高新技术应用标准的研制力度,确保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解决标准滞后问题,使科技研发和标准化工作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提升标准总体水平。

      (三)加强标准宣贯力度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研究与教学机构共同努力,大力开展标准培训,积极推进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统计、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基础器具标准化运作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四)强化标准实施
      建立物流标准实施反馈机制,实施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五)推进国际标准化活动
      进一步加大物流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提高我国物流业标准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重点领域与国际接轨。重点支持具有优势技术的领域制定国际标准。

      (六)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物流标准项目资金投入,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物流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科研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与资金支持。

      五、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图                             


上一篇:生物制药服务公司PAREXEL推出试验药品温度记录方案 下一篇:农业物联网明年5月在南京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