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融合与分隔并存的手机支付市场
作者:《物联网世界》
时间:2010-11-16 16:49:54
手机支付是一场颠覆传统支付方式的变革,如果没有强大的金融机构和方案供应商的参与和密切配合,这场跨时代的变革将不会迎来凯旋。为此,我刊采访了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电信产品总监张楚,了解该企业在手机支付上项目上发展情况。
关键词: e-NFC NFC 握奇

     《物联网世界》:您如何看待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现状?

      张楚:说到移动支付产业,就必须把移动支付的概念搞清楚。我们知道移动支付这个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根据支付者和受理者的距离,移动支付分为两类: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

      由于近场支付和移动终端结合的更紧密,消费者也更易于接受。产业均认为,移动支付中,市场最大、最有魅力的一块是近场支付。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起飞是近两年的事情。根据各方面的数据来看,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在2010 年已经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爆发趋势,市场对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整个移动支付产业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相比之下,相关的产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物联网世界》: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在“移动支付”项目的总体战略和部署情况。

      张楚:握奇公司在移动支付这个领域中的投入还是比较早的。早在2005 年的法国巴黎Carts 智能卡展会上,握奇公司就发布了基于单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SIMpass产品,这是一种基于SIM卡的简单、快速、安全、低成本的移动支付产品。移动支付领域是握奇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SIMpass产品从上市以来,特别是通过近两年的广泛部署,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目前SIMpass 总发卡量已经突破百万片。握奇公司将基于SIMpass 产品,提供更加完善的移动支付服务,我们相信移动支付的前景一片光明,SIMpass产品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物联网世界》: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中,你认为推广“移动支付”的阻力主要来源哪些方面?

       张楚:我们目前看到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商务模式、产业链、移动支付环境和客户的使用习惯。

     《物联网世界》:您如何看待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 张楚:和传统的电信行业、金融行业、公交行业不同,移动支付领域是一个融合的产业。融合是移动支付产业的最大特点。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和用户。

      在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主导时,制定统一的标准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对多方融合的行业,在发展之初就要求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移动支付产业客观发展规律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同意让市场做选择的方法,也就是市场接受了什么产品、什么标准,那么我们就采用哪种产品、哪种标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我相信通过市场检验的标准才是真正为客户所接受的、有生命力的标准。

      我建议现在应该首先把市场发展起来,不要使标准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物联网世界》:目前,移动支付中存在着RFID-SIM卡、SD卡和NFC手机等几种类型的。请您如何看待对这几种方案的各自利弊。

      张楚: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移动支付技术主要有RFSIM 、SD卡和NFC三种。其中NFC技术又分为传统NFC、e-NFC (也被称为SWP )和双界面SIM卡(即为SIMpass ,或成为SC-NFC )。

      为什么会出现多种技术并存的现象呢?正如前面我介绍的,移动支付时一个融合的产业,而同时,移动支付市场也是一个“分隔”的市场,因此在不同领域、不同应用中,就会有不同产品的需求。因此,有这么多种不同产品和技术并存,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客观必然。

     在此,我想特别来介绍一下NFC家族中的三个产品: 传统NFC、e-NFC 和双界面SIM卡( 又称SIMpass 或SC-NFC )。这三种产品是建立在同一种技术基础之上的三种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案,虽然三者在技术上没有本质差别,但却体现了移动支付价值链上不同参与者的核心利益。

     传统NFC的实现方式是在移动终端上内置支持移动支付的芯片和天线,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具有支付功能。由于该方式下,只要用户大量拥有NFC 手机,应用提供商就可以直接进行“个人化”和“发卡”,可以完全绕开运营商。所以,尽管传统NFC 的技术已经成熟,也进行了多年的推广,但在真正的商业推广上几乎毫无建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方案最直接地体现了设备提供商,特别是终端厂商(比如诺基亚)和NFC 芯片提供商(以前的飞利浦,现在的NXP ),以及支付服务商和应用提供商的核心利益,完全没有考虑运营商的利益,甚至是利用运营商的用户群开展自己的应用。可以说,这是众多厂商希望把运营商仅仅当作网络(通道)提供者的应用。在欧美的运营商认识到这一关键点以后,传统NFC 基本就被他们扼杀在摇篮当中了。

     e-NFC 的实现方式是传统NFC 推广受挫以后,一些卡商( Gemalto )和芯片厂商( Inside ),在运营商的参与下共谋的一种变通方案。其实现方式几乎和传统NFC相同,只是尽管终端上内置支持移动支付的芯片和天线,但安全性的控制还是由( U ) SIM 卡完成,而终端上的NFC芯片和SIM 卡的通信遵从单线协议, SWP 。这样,运营商看起来好像由对整个移动支付行为有了控制权。目前e-NFC ,特别是SWP 的规范和标准逐渐成熟,完全商用的全套解决方案还没有正式面世。不过,美好表面之下的本质是( U ) SIM卡对NFC 芯片的安全性控制却不是必须的, 也就是说即使在e-NFC 方案当中,NFC芯片及其天线就可以独立完成移动支付所有的功能,所以一旦支持e-NFC 的移动终端推广顺利,运营商是否还能够控制局面,其实是悬而未决的。不过在欧美,运营商的这种信心是有基础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终端都由运营商采购, 他们可以对这类终端进行相关设置来限制NFC芯片独立工作的可能。但在亚太地区,由于手机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的,所以e-NFC 和NFC 对运营商利益的影响本质上讲是一样的。这也是这么多年SWP在全球几乎没有成功的商用案例的本质原因。

     双界面SIM卡其实是建立在SIM卡上的单芯片NFC实现方案,所以又称为Single-Card NFC ( SC-NFC ),它把传统NFC的功能全部都集成到SIM上,天线外置,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目前,可以投入商用的SC-NFC方案还没有具备读卡器功能。该方案与传统NFC和e-NFC 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毫无疑问地体现了运营商利益,对整个移动支付行为有绝对的控制权。同时,它的成本、 普适性、易用性方面也有相对优势。具体比较如下:

        总之, NFC , e-NFC和双界面SIM卡( 又称SCNFC)是建立在同一种技术基础之上的三种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案,而双界面SIM卡更好地体现了运营商的利益。
上一篇:太思科技移动支付薄膜卡解决方案 下一篇:德国Heindel(海因德尔)指纹锁冠名第八届国际航展巨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