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专家、市州代表建言成都经济区建设发展:
成都经济区八市社科联主办的“首届成都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论坛”昨在成都召开。近百名专家及市、州代表,围绕“成都经济区发展模式探讨”、“成都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等内容,共同探讨和谋划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的前景及办法。
诊断“1+7”模式初现区域合作缺沟通机制
今年1月30日,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至此“1+7”模式的成都经济区初步形成。
“成都经济区是一个以超大城市成都为核心,通过经济辐射和吸引,带动周围城市和乡村联动发展的单核经济区,而且是首位度极高的经济区。”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陈家泽表示,但是在成都经济区内各区域之间远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互动互惠的经济共同体,各自为政的经济发展导致实力分散和区域冲突。
陈家泽认为,成都市经济区还存在城市化水平不高、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更多是在各区域政府层面上的合作,缺乏信息沟通机制。
角色成都应贡献“点子”当一体化发展主心骨
“成都应在区域大事中成为敢于担当的大哥,在区域共事中争当‘孔融’,多承担共同风险。”成都市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邓立新提出,成都应做好区域经济中的“点子公司”,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心骨。在承担超大城市的义务方面,
既“出力”也“出血”,成为公共事务的牵头者和模范执行者。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成为“牺牲者”,成为兄弟城市的产业发展的智力、后勤和配套支持,在区域合作分红和成本分摊上主动让利,发挥区域经济中的中心城市作用。
邓立新还强调,在成都经济区形成中,大家正在建市场,但情场、义场、理场的建设还不够。他认为,只要在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成都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将会倍增,成都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会倍增。
建议推进高速无刷卡收费实现8市交通“一卡通”
“现在,成都经济圈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主要体现在铁路、公路线路偏少、等级低偏、网络化程度低。”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戴宾提出,在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方面,应该撤并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大力推进ETC(无刷卡收费)系统,尽快使其成为高速公路主流收费方式。
他还建议,成都经济圈推进跨市域短途“公路客运”向“公交化”模式转化。同时,整合现有各城市交通智能卡系统资源,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推进8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实行经济圈8市统一结算。然后,逐步在公交、地铁、道路和城际轨道等交通领域实现“一卡通”,并扩展到停车场等服务领域。
据悉,本论坛将采用“联合主办、轮流承办”的方式,以后每年举办一次,立足于促进和深化成都经济区各市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