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车联网”迈出第一步
作者:城市交通报
时间:2010-12-23 14:04:00
无人驾驶、人车互动、避堵出行……一段时间以来被人们所热议的“车联网”听起来仍是天方夜谭?答案是否定的。最近,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上,它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关键词: 车联网 智能交通
      无人驾驶、人车互动、避堵出行……一段时间以来被人们所热议的“车联网”听起来仍是天方夜谭?答案是否定的。最近,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上,它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车在网中不是梦

  在不久的将来,厦门市民足不出户将能了解到城市每条道路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者也能将道路上所有行驶的车辆尽收眼底。这一切,都将从市内嘉禾路的6座天桥开始。

  最近,这6座天桥上悄然增加了一种新设备,覆盖约5公里长的范围。这是厦门市道路交通信息射频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一部分。由于目前厦门绝大部分车辆都已经安装射频识别卡(即电子标签),这些设备能够识别经过车辆的电子标签,然后将收集到的车辆信息发送到交警指挥中心,从而实现对道路状况的全面监控。据了解,厦门此举是率先在全国把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交通领域,也是率先将“车联网”的概念付诸实践。

  无独有偶,近日由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南京未来将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为在本市注册的所有汽车安装上“电子标签”,从而将任何一辆上路的车都纳入到一张大的网络中,使管理部门能够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路况数据。这意味着,南京市已经实质性地加快了“车联网”的建设步伐。

  让出行和管理更智慧

  据厦门市交警支队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稽查被盗车辆、追踪肇事逃逸车辆等用处外,此次安装的射频识别设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分析道路拥堵情况,进而对交通进行调整和疏导。设备收集到的车辆信息数据传回指挥中心后方,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能通过模型计算出某一条路上有多少辆车、行进速度是多少、有没有堵车。如果有堵车的情况发生,系统会发出警报,指挥中心则能够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发布道路信息、提示驾驶员避开拥堵路段等。而市民则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所有联网路段的交通信息,以便提前做好出行计划,避免堵在路上。

  屈中华是IBM公司与南京市合作的“智慧南京”项目的首席顾问。在他看来,南京此次发力建设“车联网”,正是“智慧南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车辆射频识别技术来说,这是IBM与南京当地的一个合作伙伴一起,花了很长时间来推动的,不过目前还处于探讨过程中。”屈中华认为,如果包括“车联网”在内的智能交通能够在南京全面铺开,不仅能够在现有交通设施基础上实现最高效率的管理,使各种交通工具之间更为协调,使交通变得可以预测,还能通过模拟计算来协助政府进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线路设计、公交调度以及紧急交通事件处理等。“中国的交通状况至少有10%到20%的空间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改进来加以改善。”

  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郭建华认为,“车联网”在本质上是城市交通的信息化,它不仅是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方向。此外,在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也被定为国家科技层面的发展方向之一,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可见,发展包括“车联网”在内的智能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内在需要以及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避免概念炒作

  回顾2010年的城市交通“词典”,“车联网”可以说是最热的流行词之一。然而,在郭建华看来,概念再流行,也必须以切实的实现为基础,否则便会流于空谈。

  “实现‘车联网’信息采集是有大量工作要做的,最怕的是变成概念的炒作。如果要做‘车联网’,就像厦门那样,实实在在地在路上做一个东西,实实在在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实实在在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传输,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注重实用性是很关键的。”郭建华说。

  除了厦门市已经率先将“车联网”落到实处外,处于规划阶段的南京也显示出了强大的务实决心。据了解,南京已经专门成立了由市长季建业担任组长的智能交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工作的具体分工下发给市属10多个政府部门。例如,由市发改委牵头为本市注册的所有汽车安装电子标签、统一建设动态信息采集点(基站)、传输网络及后台数据中心;由市公安局牵头采集与分析交通动态实时信息;由市住建委和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建设智能公交系统等。或许可以期待,“车联网”的雏形也即将在这里形成。

上一篇:公共安全:物联网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索尼拟6亿美元回购东芝传感器工厂扩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