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各地查处毒豇豆 RFID技术可检测农残超标
作者:慧聪安防网综合
时间:2010-02-26 08:35:31
很多发达国家都极其重视食品安全,除了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外,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月24日,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的检测结果出炉,来自海南万宁礼纪和三亚崖城的3个豇豆样品被检出三种禁用农药。

    得知消息后,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立即销毁1吨多涉毒豇豆,并封存10余吨尚未销售的海南豇豆。但据估算,仍有2吨左右的带毒豇豆已经流入广州市场。

    3个样品检出3种禁用农药

    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抽取了来自海南的5份豇豆样品进行检测,昨天出炉的检测结果表明:来自海南万宁礼纪的1个豇豆样品检出禁用农药克百威0.223mg/kg;来自海南三亚崖城的2个豇豆样品检出禁用农药氧乐果0.10mg/kg、水胺硫磷0.11mg/kg、克百威0.321mg/kg。

    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陈洪强表示,尽管检出农药的含量并不高,但这三类农药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种植中使用的,其中水胺硫磷就是近日在武汉多次检出的禁用农药,这类高毒农药只要有检出,不管含量高低,就说明在蔬菜生产中已经违规使用。

    陈洪强还表示,此前,市农业部门对来自海南豇豆的日常检测均未发现有农残超标问题。

    江南市场紧急封存未售豇豆

    昨天上午,得知检测结果后,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立即封存了市场内所有的海南豇豆,涉及到20多个档口,总量10余吨。同时,彻底清查尚未流入农贸市场的有毒豇豆1吨左右,全部运到垃圾处理站销毁。

    从江南市场检测中心了解到,检出问题的三个海南豇豆样本分别来自三个档口,从抽检样本的基数判断,这批检出农药残留的豇豆总量为3吨左右,除已经销毁的一吨以外,仍有2吨的带毒豇豆已经流入广州市场。

    据了解,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的豇豆批发交易量,占广州市场的八成以上,正常每天批发交易量为40吨-50吨,受农药残留事件影响,前天的交易量降为20吨,昨天检测出的带毒豇豆就包含在其中。

    市场负责人表示,该市场将暂时停止海南豇豆的销售,封存的海南豇豆已经全部采样送检到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同时市场的检测中心也采集了16个样本进行场内定量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没有问题的豇豆即可正常销售。

    昨天下午,广州市食安办发布了今年第一号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会采取封杀海南豇豆的措施。

    据了解,目前深圳、东莞等城市尚未检出海南毒豇豆,江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产自海南的两个批次豇豆样本进行监督检测,也未发现水胺硫磷。同时,江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将安排专人从今天起对发自海南的所有叶菜类蔬菜进行全面检测。

    市场探访:零售市场仍在卖不少档主懵不知

    走访了广州几家菜市场,发现每个市场都有海南豇豆在销售。个别档主对“海南豇豆农检测出剧毒农药一事”甚至毫不知情。有市场主管表示,截至昨日,还没接到有关部门的任何通知。

    在水均肉菜市场,有两家菜档卖豇豆。当记者询问时,一家档主表示,她的豇豆是韶关产的,不是来自海南,可以放心买。而对面的档主,完全不知道“毒豇豆”一事,还在向记者竭力介绍:是来自海南的,好好吃。

    在福今路菜市场,记者也看到有一家菜档在销售。不过老板的解释却很有意思,她说,出事的是北方省份的豇豆,她的豇豆来自海南岛,可以放心买。

    东川新街市仅有一个档口在卖豇豆,也是来自海南。据东川新街市刘经理介绍,他们已经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海南豇豆的新闻,但市场暂时还没接到下架通知。目前他们只能加大自我检测力度,“我们这里的检测显示,来自海南的豇豆是没有问题的”。

    担心农药残留豇豆浸过后卖

    到昨日下午6时左右,广州多家菜市场都还可见豇豆在售。东兴南市场、寺右市场、明月农贸市场均有产自海南的豇豆出售。市场方称目前尚未接到豇豆下档检验的通知,而市场的检测设备,无法检测出禁用农药水胺硫磷。各个市场豇豆价格和前日一样维持在每斤5元,但菜档档主说,当日已经没有什么人买豇豆了。

    东兴南市场一位摊主称,已经知道海南出产的豇豆在武汉被检出高毒农药的消息了,她说自己卖的豇豆虽然是海南的,但进货前是经过了检验的,相信不会有问题。但她告诉记者,即便这样自己还是有所担心,“今天卖的豇豆自己先用清水浸泡过一阵子。万一真有农药残留,也该浸泡掉了。”她说。

    RFID技术在国外食品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很多发达国家都极其重视食品安全,除了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外,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比如,日本就建立了“食品身份证制度”,即产品履历和跟踪监视制度,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广泛采用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电子标签,用来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

  在国外,很多饲养场都已经运用RFID标签来全程监测禽畜动物的基本状况(如生长、健康、流通过程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其原理就是将RFID+条码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种猪→饲养→屠宰→分割→小包装→运输→餐桌),全过程严格控制的产业链,保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放心肉食品。而被销售的猪肉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根据猪肉包装的标签就可以实现信息全程追踪和监管。

  在澳大利亚也出现了RFID技术在新鲜食品行业的第一例应用。Moraitis公司正在和IBM公司进行合作使用RFID追踪系统。RFID系统将提供每天从Moraitis运出西红柿的关于产地、包装日期、种类、质量和大小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营销和分配组织SYSCO公司已经完成低温储运系统的无线电频率(RFID)和传感系统测试。这次试验证明了RFID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监控温度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在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在英国,Trenstar和Scottish Courage Brewing公司展示了如何使用RFID标签更好实现对盛酒桶的追踪。葡萄酒制造商还可以使用传感技术的RFID标签监控能够影响酒产品质量的酒桶所在环境的温度变化。

  在防伪方面,葡萄酒由于不能当场打开包装检查它的真伪,这就为伪造者提供了机会。Sassicaia的制造商为了防止伪造品的冲击,还在进一步考虑在酒瓶的标签中加入RFID芯片。

  在我国,RFID技术也被应用于食品安全跟踪管理,并且得到了众多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比如:浙江省水产局、杭州市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今年也联合在国内水产业首次推出鱼类产品智能防伪卡----千岛湖“淳牌”有机鱼身份证,实现了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上海、山东和四川等地的有关部门也开始积极推广相关技术,有力地保证了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的进展。

 

上一篇:中国电信与宝钢签订大单拓展物联网服务 下一篇:士兰明芯参加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LED大屏幕建设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