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制定出台,这意味着,青岛市物联网已进入从政府层面规划推进的发展轨道。 拥有基础,存在瓶颈。
近日,《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制定出台,这意味着,青岛市物联网已进入从政府层面规划推进的发展轨道。 拥有基础,存在瓶颈。
青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物联网是一个庞大产业链,涉及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的传感器、芯片、标签、读写设备、制造装备、通信设备、传输网络、终端产品、数据存储处理、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与应用服务等产业,蕴藏巨大商机。
近年来,青岛市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现代物流、港口管理、车辆管理、轮胎生产、养殖管理、智能电网、精准农业、家电产品等领域的应用,并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RFID技术、一卡通、物联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科技和产业项目的扶持。
种种努力,使青岛市物联网发展拥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环境和基础体系逐步形成。目前,青岛市不但拥有庞大的信息产业规模,而且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并通达市区乡镇的立体通信网络,同时拥有具备大规模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去年,青岛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然而,物联网作为“新生事物”,由于体系庞大,牵涉的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在青岛市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青岛市物联网发展存在四大瓶颈: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二是缺少物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制造产业环节;三是缺乏高层次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研发机构与研究人员;四是应用层次偏低。 五项技术,四大重点
物联网行动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的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同时,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市经信委有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重点攻关RFID技术、WSN与新型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络技术、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五项关键技术,努力在四大重点产业实现突破——着力高端制造,发展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与服务产业;借助应用示范工程,发展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产业;面向现代服务业,培育第三方物联网服务运营产业;扶持推进RFID特种标签、无线传感网络等产品研发与制造产业。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还将依托各区市产业特色、科技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打造物联网产业聚集区、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园。 七大领域,七个方向
根据物联网行动方案,“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七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同时,青岛市确定了推进物联网产业项目的七个重点方向——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与产业化、多功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RFID特种标签及读写设备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新型传感器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区域性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物联网服务运营平台建设与应用服务。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新型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服务产业,形成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链,壮大RFID产业链。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将针对物联网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打造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设立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