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将成为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而成都已经具备建设全国最有影响力无线城市的实力!”昨日,参加两会分组讨论的市人大代表、成都移动总经理蔡毅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推动我市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无线成都”打造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无线城市标杆。
“无线城市将成为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而成都已经具备建设全国最有影响力无线城市的实力!”昨日,参加两会分组讨论的市人大代表、成都移动总经理蔡毅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推动我市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无线成都”打造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无线城市标杆。
据悉,在此次两会前,蔡毅代表专门提出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无线城市发展、助力“智慧田园”建设的建议》的议案。在分组讨论后,蔡毅代表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无线成都”建设初衷、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初衷:
打造无线城市
成都优势明显
记者:从2008年开始,成都移动就把“无线成都”这样一个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实施,这次你作为两会代表又提出了相关议案,这些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蔡毅: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服务。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对无线城市的不断探索实践,我们清楚地看到,无线城市在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促进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无线城市未来将是继水、电、气、交通后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是政府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城市公共管理的承载平台,是生活娱乐的最佳帮手,是行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记者:那么成都在建设“无线城市”上有着怎样的条件和优势呢?
蔡毅:成都市早已提出构建覆盖西南、辐射西部、服务全国、沟通世界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西部通信信息枢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抓好海峡两岸无线城市合作试点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同时,成都在打造无线城市上具有明显优势:以成都移动为例,“十一五”期间客户规模突破1000万,总体网络规模在西部位居第一,实现了成都地区行政村100%的覆盖。此外,Wi-Fi作为3G网络的有效补充也已覆盖了数百个热点区域,可以说“EDGE +TD +Wi-Fi”的立体组网模式实现了成都的全域覆盖,为“无线成都”的应用接入提供了扎实的网络基础。
进展:
实现多方共赢
应用体系初成
记者:作为无线城市的主导运营商,成都移动是如何规划这一项目的发展和实施的?
蔡毅:早于2008年,我们就启动了命名为“无线成都”的建设运营项目,并确立了“以网络为基础,以应用为驱动”的新型无线城市建设思路,也就是以个人业务和行业应用需求为驱动、以多种技术进行差异化网络建设。同时,以“无线成都”平台聚合本地信息内容,聚焦本地客户需求,为本地客户提供本地化的特色业务。
记者:前期二年多的项目实施以来,“无线成都”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哪些初步的成果?
蔡毅:应该说“无线成都”的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门户建设、产品体系、合作模式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处于领先。截至目前,在全国率先搭建了无线城市统一接入门户,并建设了WAP、WEB和客户端的三种接入方式;初步形成了视频、位置、电子商务三大应用体系,推出了宝宝在线、无线天网、手机支付、无线商城等亮点业务。据统计,“无线成都”的注册用户已达20万,国际Alexa和国内互联网协会网站流量排名领先于国内其他无线城市门户。2010年8月,成都市被国台办、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之一,作为内地的唯一企业成都移动已与台湾方面启动了交通、医疗、旅游、应急救灾、无线娱乐等合作项目。
前景:
打响全国品牌
带动城市提升
记者:在您此次提出的《关于加快无线城市发展、助力“智慧田园”建设的建议》中,对于未来“无线成都”的建设具体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蔡毅:尽管通过前期的推动,“无线成都”建设已步入正轨,但应该看到目前仍存在互联互通壁垒、手机支付应用空白、市民知晓度不高等制约因素。为此,我在议案中具体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开放公共资源,在无线城市门户上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在公共热点区域(交通枢纽、医院、重点风景区等)投资建设Wi-Fi热点、扩大公开天网实时路况的路数;二是建议我市相关部门牵头,帮助运营商开展水、电、气、社保等公共事业手机缴费项目的建设;三是大力宣传无线城市,鼓励和引导市民使用无线城市信息化产品,让市民感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便利。
记者:按照规划,今年将是“无线成都”的规模发展年,这一项目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蔡毅:“无线成都”未来的发展将是全方位的:首先,要夯实网络基础,提高无线宽带网络的广度、厚度和容量,加大校园、商业区、写字楼等热点区域的Wi-Fi建设力度。其次,要丰富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景区、教育云平台等海峡两岸合作项目,并聚焦水电气缴费、手机商城、路况视频、灾害预警等民生信息化项目。最后,要努力扩大使用者规模,到2011年底,实现“无线成都”注册用户45万。此外,还要整合产业链资源,带动上下游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