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物联网缘何“雷声大,雨点小”?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时间:2011-04-11 15:16:04
物联网是当前各国政府都寄予很大希望的未来增长领域,因而采取各种激励和扶植政策。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产业专项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发展。
      2011年4月8日消息,物联网是当前各国政府都寄予很大希望的未来增长领域,因而采取各种激励和扶植政策。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产业专项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术界、产业界、地方政府和媒体对于物联网的期望和热度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迄今为止,却“雷声大,雨点小”,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收入扣除视频监控业务后仅剩约3亿元,离人们的巨大期望值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互联网变革的第三阶段

  物联网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指利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在网络范畴方面,物联网可以理解为从现有网络向泛在边缘的拓展,即“公网/专网+传感网”。就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关系而言,物联网强调物与物、物与人的通信,而泛在网还包括人与人的通信,因而内涵更加广泛。

  物联网的提出体现了大融合理念,突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上也期望其能够解决交通、电力和医疗等行业上的一些难题。以交通为例,全球每2秒就有一个人因交通事故受伤或致残,每5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车祸,美国每年因交通拥塞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80亿美元。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现实物理基础设施和虚拟信息基础设施的结合才有可能,而物联网提供了这种希望。

  从通信的角度看,现有通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H2H),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亿用户,即60多亿通信连接,离全球总人口数已经相差不远,发展空间有限。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对象不仅是人,更多的是“物”。仅仅就目前涉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而言,就有交通、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环保、制造、安全等。涉及的个人电子设备有电子书阅读器、音乐播放器、DVD播放器、游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等等。
 
  考虑到物联网的潜在巨大通信连接数目和极具吸引力的融合理念,有人将物联网称之为继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变革的第三阶段。还有人将其称为继大型机、PC机、互联网之后的计算模式变革的第四阶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战略上的巨大市场潜力要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有分量的市场收入,还需要经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有可能,绝不能有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幻想和冲动。

  万亿美元级市场是空中馅饼

  市场空间是决定物联网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根据,也是目前引发物联网热的重要原因。一个业界最常引用的重要依据,是来自美国ITG公司在10年前组织的Forrester与哈佛大学的Berkman中心研讨会的一个预测材料。该材料预测全球在2010年的物联网花费接近3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电信业的市场,从而提出可能出现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级服务市场的预测。该报告甚至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是电信市场的30倍,从而可能达到60万亿美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然而,在有限的物联网市场空间中,绝大部分是传感器或传感网市场,真正全球运营商的服务市场仅仅数十亿美元而已,不到其中的1%,绝对谈不上一个巨大的服务市场,更谈不上万亿美元级的市场空间。

   以中国为例,2010年几大运营商在传感网和RFID上的服务收入约3亿元,是其业务收入的0.03%,即便算上全球眼等视频监视系统的收入,也只有30多亿元,只比其业务收入的0.3%多一点儿。如果进一步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那结果可能更不乐观。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所谓的下一个万亿级美元服务市场纯粹是空中馅饼,可望不可及,起码在可以想象得到的下一个10年,绝无可能成为能与电信业匹敌的服务市场。

  行业特征与四大挑战

  从大的方面来看,物联网行业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国家和政府驱动,而非直接的市场驱动。面对世界经济的低迷,从国家的经济发展引擎、信息化、节能环保等战略考虑,很多国家都给予物联网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第二个特征是物联网产业链复杂而分散,不存在单一责任主体,主要是薄利小众市场,专业性强、专业门槛高、集中度低、规模性差。第三个特征是标准化严重滞后,物联网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体系,涉及行业多,涉及国内外标准组织多,涉及标准也多,仅RFID器件就有30个国际组织出了250个标准。

  与此同时,物联网尽管拥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应用也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技术挑战。目前缺乏在统一框架内融合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理论、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其次,我们也不掌握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另外,传感器成本居高不下,80%以上靠进口芯片,可靠性、安全性和隐私权令人担忧。最后,整体技术落后,例如落后的RFID单信道体制在某些应用领域需要升级换代。

  第二方面是标准挑战。目前物联网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顶层技术架构设计,物联网标准涉及大量国际标准化组织,很难协调。其次,专业性专有性太强,公众性和公用性较弱,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必要性弱。

  第三方面是市场挑战。物联网整体上处于萌芽阶段,产业链复杂而分散,主要是薄利小众市场,集中度低、不稳定、不成规模,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其次,行业信息化程度低,门槛和壁垒高,高端难介入,低端收入微薄。第三,物联网商业模式复杂,运营商擅长一对一服务关系,即一个用户、一个终端、一个账单。而物联网本质是多点连接,且涉及终端范围广,数量巨大。

  第四方面是社会挑战。说到底,物联网能否大发展,完全取决于未来能否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进个人安全和生活质量,而不是给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个人隐私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危害。

  未来难预测

  鉴于上述十分复杂的因素,要预测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困难的,但大体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从时间维度看,物联网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取向和支持力度,技术的进展,产业链的形成、协同和壮大,否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自生自灭的随机过程。

  从空间维度看,物联网的渗透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能否为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文明的进步和有价值的变化,能否妥善解决社会和公众对于安全和私有性的关切。否则,只能受限于少数专业化行业市场应用,例如政务监管、交通、教育、电力、医疗、制造、环境、安全等,不大可能成为人们所期望的无所不包的巨大公共市场。

上一篇:斑马为大中华区市场量身定制新型桌面和移动打印机 下一篇:物联网信息安全推动PLC技术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