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智能交通主要是围绕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而起步。最典型的是以高速公路收费为代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所以大家习惯把中国的智能交通解决概括为路联网为特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交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问题,也是关心到我们国家长远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从能耗的角度里看,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50%,而未来如果我们的交通继续以现在的耗能程度来发展的话汽车油耗将上升为石油消耗当中的第一大领域,也会超过50%的消耗。排污方面我们国家的机动车氮氧排放量占到世界排放量的30%。现在无城不堵,30%的汽油就是在堵车中白白消耗掉。
安全方面,现在国内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名列前茅,达到50万人之多。解决交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包括我们积极地创新新能源汽车等解决方案。前景是美好的,但现在最紧迫、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利用智能交通来提高现有交通的效率。国内外权威机构分析利用现有的智能交通技术至少可以降低15%的汽车能耗,减少15%的氮油排放,减少15%的拥堵和15%的交通事故。由于我国智能交通起点比较低,潜力巨大,估计可以达到20%左右。
中国早期的智能交通主要是围绕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而起步。最典型的是以高速公路收费为代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所以大家习惯把中国的智能交通解决概括为路联网为特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但近年来随着智能机动车呈数量级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智能交通的需求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交通的难点、热点开始从高速公路转向城市热点地区,所以智能交通要解决的问题也开始从高速公路的解决方案转向细化、热点的解决方案。管理职责也开始变化,从信号为基础的固态管理需要向疏导车流为中心的方向转化。同时我们对整个交通安全等等管理也需要带来理念性的变化。
这一系列的变化就需要我们智能的理念也发生变化,比如过去觉得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就是以收费为主的解决方案,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要把高速公路放开,热点地区管好。同时高速公路又是制造耗能、制造排放,这是一个理念上的变化,这样一些变化要求我们的智能交通开始要向路联网、车联网的方向去发展。车是马路的天使,交通的主体,正像市场经济经济环境下人流关系要以过去划地为牢的户口簿为主的管理,向身份证,尤其是第二代数字化身份证为基础的这样一种既有利于自由流动,又可控、可管的一种管理方式去转变,由此才可以开发更多智能化的应用。所以整个方向要由路联网向车联网方面来转化。
去年8月份人民邮电报社在中国信息港论坛主委会的指导下发起在北京主办中国第一个车联网论坛,希望通过这样跨行业、跨产业的论坛能够推动中国的智能交通,向车联网的方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论坛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响应,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会后车联网理念的传播,以及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在相关链条上传播,使车联网的概念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
今年交通部已经讲了车联网、船联网,作为十二五智能交通发展的主攻方向。工信部把车联网作为深化两化融合的结合点,各个综合部门也在积极将车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综合应用的重点。车联网是车和网的结合,车加网构成车联网。所以推进车联网尤其需要交通大行业和公众通信大网的结合。推进车联网需要产业链上各方面、各环节的紧密配合。特别是需要来自于两条战线,六个方面的积极参与。
一条战线是交通战线,包括造车、用车、管车等各方面。第二条战线是通信信息方面,包括造网、管网、用网。上海既有全国最先进的通信网,也有雄厚的现代汽车工业。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今年初当上海国际展览公司找到我们,特别邀请我们把第二届车联网论坛转到上海来作为物联网大会的一个特别分会来沪主办。特别高兴地接收到这个邀请。今天来自于上海交通运输业、通信信息业的各位专家都如愿以偿地来到这里相聚。创新需要思想的充分交流和碰撞,上海不仅具有雄厚的产业基地,而且是现代理念最敏锐的前沿。
去年这个时候我应邀来参观世博会,深有感触。众我国一共访问了7、8个展馆,但在位于浦西的展区里有两个馆我访问了两次。一个是信息通信馆,一个是现代汽车馆。这两个展馆之间有一个相互协作,快速的VIP通道,节省我排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展馆的理念碰撞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思考。第一次参观是先进的信息通信馆,采用声光电互动等形式,还有观众愿望搜集的方式给了我突出的理念,就是再过15年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通信网来实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瞬间见到我们想见的人。进入汽车馆的放映大厅时候我的兴奋被泼了凉水,大幕一拉开就说迄今为止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与人之间的相互。然后展现了几代人克服千难万险在一起相聚的经历。
有机会二进世博园,我选择再访问这两个展馆,这次我先从汽车馆进入,再进通信馆,汽车馆排队的长廊看到电子屏幕一个个信息时候,最打动我的就是如果按照现在的交通发展下去,再过50年我们就无法再支撑下去这样的汽车交通。然后再细读,这时候再进入电影馆看到的除了新能源汽车的架构以外,实际上讲述所有故事都是把汽车和通信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决方案,我感觉的就是车辆的解决方案。我觉得两个馆异曲同工,共同的愿望。几代人的想见整个过程就是利用一个智能交通和车完美结合的方案。使人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相遇。这两个馆给我很深的印象。
交通和通信不仅有一个共同的英文名字,同时还拥有更加紧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