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牵手物联网RFID技术为电梯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物联网世界
时间:2011-08-22 08:55:00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电梯安全监管上质的突破。RFID(射频识别)技术现已在山东、北京、杭州、山西等市成功推行,实现对电梯的远程动态监管。此项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实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在电梯出现关人、冲顶、沉底等故障时,第一时间获悉并及时采取措施,而且对于电梯的检验、维保等状况,政府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可以及时敦促有关方面落实责任,达到技术监管的目的。
  连日来,“电梯惊魂事件”在各大一线城市频繁上演,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电梯死亡、伤人事故报道不断,成为继食品危机之后又一触及百姓神经的重大敏感事件,引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7月22日,温家宝总理针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出批示,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3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电梯安全监管上质的突破。RFID(射频识别)技术现已在山东、北京、杭州、山西等市成功推行,实现对电梯的远程动态监管。此项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实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在电梯出现关人、冲顶、沉底等故障时,第一时间获悉并及时采取措施,而且对于电梯的检验、维保等状况,政府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可以及时敦促有关方面落实责任,达到技术监管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梯运行状况的数据处理,还能掌握不同品牌、不同地点电梯的安全运行与质量状况,起到预警、分析、处理的作用。 

  新闻再现:电梯事故已演变为一种“城市病” 

  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然逆行,致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此次事故撕开了电梯最安全“交通工具”的外表,首次以伤亡形式进入人们眼球。随后,接二连三电梯事故在各大城市上演:7月9日,杭州万象城一名5岁男孩穿的洞洞鞋被自动扶梯夹住,男孩的两根手指被扶梯当场夹断;7月11日,上海地铁3号线曹杨路站一部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所幸无人受伤;7月23日8时13分左右,武汉暨济商城5号楼9楼的高女士乘电梯下楼,在到达7楼后电梯突然失控下坠,到5楼停止,14名群众在受困一小时后被消防官兵救出;7月29日,在海宁市海昌凯利大酒店,10多名乘客被困电梯内近20分钟;8月3日9时30分许,新疆乌鲁木齐一在建高层施工电梯27楼坠落,3人当场死亡;8月5日上午9时许,广州一商城电梯出故障致近30人被困在电梯内长达半个小时;8月6日上午,济南一小区李女士困在电梯中约15分钟;8月6日上海浦东一工地发生事故,5名工人在安装货梯时,轿厢突然坠落,造成2死2重伤;8月9日,苏州一楼盘工地的26层高楼电梯也突然急速下坠,致一人死亡。…… 

  电梯事故传染病似地在各大城市接连上演,城市高楼开始弥漫着“危险”的基因。“电梯惊魂”轻则妨碍人们出行,重则伤及乘客危及生命安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今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正在运行的电梯已经达到162.85万台。每年全国平均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的趋势。而仅在刚刚过去的七月,电梯伤亡报道不断,令“最安全代步工具”变身“夺命凶器”,“乘坐电梯”开始成为人们一种心理隐患,让人们开始怀着“忐忑”的心情审视自己身边的电梯。 

  现状调查:监管遇难题电梯超期服役成“罪魁祸首” 

  电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按照20年寿命计算,我国已进入电梯老化期,而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成为事故频发的主因。7月5日,北京地铁自动扶梯事故发生后,各地质监部门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督检查,截至7月底,各地质监部门共检查电梯231306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896台,其中已完成整改台数6708台,责令停用4091台,其余也已落实整改计划,此项调查结果意味着每20台电梯中,就有一台存在安全隐患,而我国目前电梯保有量已超过162.8万台,就是说,有超过8万台问题电梯“带病”运行,并且电梯数量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现有的检验人员已无法满足电梯定期检验需求,再加上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维护落后,如何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基于此种现状,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有必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电梯运行监测、故障诊断和记录系统。借助于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时刻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并构筑起电梯安全监测网络,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加强规范管理,确保人们24小时的乘梯安全。 

  物联网技术:RFID维保担起电梯安全卫士 

  物联网是现在时髦的话题,目前的RFID技术就可以从技术的角度把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来,达到安全监管、报警的目的,此项技术的应用相当于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加了一道“护身符”。所谓电梯的全生命周期就是从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护、维修、检查到回收的全过程。RFID技术可以对电梯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安装好的电梯,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唯一标识的电子“身份证”,使用过程中的每一次改造、维护、维修、检查都记录在这个“身份证”里。监管部门,相当于拥有一双“千里眼”,可以远程通过“身份证”数据及预警提示,实时掌握电梯检验情况,做到电梯安全监管工作透明、到位,切实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责任,避免由于电梯超期未检等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电梯安全。 

  长春凤凰惠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RFID维保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电梯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全区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梯运行故障的反应速度,缩短被困人员的救助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梯运行记录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准确掌握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发生概率,帮助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为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供直接数据支持,提高维保的针对性,降低维保成本。再者,可以帮助查找事故原因,并作为政府部门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山东烟台、北京、杭州、山西太原等城市已开展RFID技术用于电梯维保。其中,杭州5万台电梯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救援抢修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18分钟,只要拨打一个应急特服电话,15秒内无回复,电脑会依次自动转接电梯救助站、值班工程师。这一创造性做法有望推广至全国。电梯物联网系统自应用以来,成效显著,做到了全局一盘棋,把突发电梯困人的时间缩到了最短,最大限度控制了电梯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随着电梯使用量的增多,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传统的管理维护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面对一起起电梯事故,将RFID技术应用于电梯维保,实现电梯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上一篇:“智慧城市 贵州论坛”在贵阳举行 下一篇:成都:利用RFID严把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