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史其信: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系统
作者:RFID世界网收编
时间:2011-10-24 08:42:53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现场,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创始人及、清华大学交通学科学术带头人史其信发表演讲,其中对车联网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10月20日在无锡拉开帷幕,博览会的高端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同期举办,本届大会主题是“应用,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现场,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创始人及、清华大学交通学科学术带头人史其信发表演讲,其中对车联网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以下是史其信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总的精彩发言,王总毕竟在我们交通大学当过老师,即使没有演讲稿也可以侃侃而谈。

  刚才前面几位企业把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运营等各方面给大家做了精彩介绍。相信通过前面几个演讲,大家对云计算已经感觉到不是飘在天上缥缈不定的云,捉摸不定的云,而是实实在在在我们企业身边,在我们个人应用身边,都可能会用到云计算,我相信未来云计算产业发展应该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面我们转换一下话题,前面都讲云计算,接下来有请清华大学史其信教授来介绍一下,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史教授是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创始人及、清华大学交通学科学术带头人,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9年提出“车联网”概念。

  史其信:大家下午好。最近国家对物联网应用非常重视,特别把关注点放在了智能交通。昨天也是参加了车联网相关的会议。那么关于车联网,实际上是我们国家今后在战略新兴产业当中的发展重点,所以我就在这个题目下主要介绍几个问题。

  1、“物联网”与泛在社会。2、“物联网”与智能交通。3、“物联网”与“车联网”。4、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系统。

  关于在泛在社会里面是实现了我们在信息化社会当中比较难解决的物和物之间的通讯联系,所以正是因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时代向泛在社会发展的阶段。

  这个图就说明了我们今后泛在社会是人机交互,物机交互和物物交互。它支撑的主要技术除了因特网,更多的是物和物之间搭建的传感网,所以下一个阶段是物联网,我们曾经把它叫传感网,当然这个概念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

  如何实现物和物之间的交流,这是我们现在存在的技术问题,所以传感网正确研究它到底是什么?就拿智能交通来讲,我们现在正在做车联网的顶层设计。关于车联网当中的传感网络到底形成什么类型的网络?用什么更合理?都需要在下一阶段车联网顶层设计里面很好的研究。

  “物联网”最早是从RFID提出来的。我提出“车联网”当时概念也是基于RFID。为什么我提到“车联网”?我当时认为智能交通实际上解决的问题是车辆,可目前为止我们对车辆的管理,特别是车辆的控制,基本上是没有做到。对驾驶员是有管理,违章了就罚你,甚至吊销执照。

  如果我们在车上装一个传感装置,对车辆本身自己的动态信息,能够完全掌握,那么我们智能交通就可以建立在完全智能的平台上实现对车辆的管理。所以我一直在考虑,因为第二代身份证和车辆要不要有车辆身份证在讨论,推动了几年,但是推动的效果不理想,这里面不是因为技术问题,是因为我们的体制问题,当然这中间问题我不想在这里说。

  直到物联网,特别是温总理提到“感知中国”这个概念出来以后,我认为实际上我们原来说的在车上装一个传感装置,实际上就是物联网的概念,所以从这儿以后,2009年提出来,然后从2011年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涉及到交通部门的各个部委基本都把物联网列入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里去。说明物联网是对智能交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进作用。所以推了将近七八年,到了物联网概念出来以后,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关注车辆的联网问题。

  关于RFID的事情,最近因为参与车联网的研究,包括国家的前期立项研究。实际上RFID只是其中一种传感装置,我认为将来在车联网的前端传感可能要用多种技术的综合或者集成,那么下面我会讲我的想法。

  关于物联网的发展,国家把它列入战略新兴产业,战略的高度非常重视,这是我觉得有史以来,我们国家特别是世界上在高新技术开始发展当中,我们中国跟的是最紧的一次。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后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要把自己的技术作为争创制高点的竞争,所以中国在竞争过程当中很明确的表达了我们要在制高点上绝不能落后。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公认物联网应用应该是方便很多,领域也很广?现在为什么大家比较重视把智能交通作为优先的应用领域?我在这里跟大家讲智能交通和现在提到的物联网,从技术层面来讲,实际上完全是一回事。也就是说都存在前面的传感,中间的网络和顶层的应用,三层结构,只不过我们目前智能交通和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虽然层面一样,但是内容完全改变了。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峻,已呈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向中大城市扩散、蔓延趋势。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随着机动车发展和低驾龄司机的剧增也呈现出明显变化。

  ITS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那么大家想一想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任务,通信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来解决我们交通问题。那么和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区别在哪?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车联了网,以前没有联网。没有联网的概念就是现在大家认为的,目前的智能交通,会是什么问题呢?第一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动态信息,咱不说自己本身的属性信息。前端采集手段是靠路上的视频、线圈和其他采集技术,完全是靠路上的设备去检测的。大家想一想,这个如果要把全部网的车辆数据动态掌握,我们要在路上装多少监测器。

  所以到现在为止,拿北京来说,仍然没有做到整个北京路网的数据全面采集。道路交通问题主要是拥堵问题拥堵问题产生耗油尾气排放,你解决不了拥堵,怎么管得了智能交通。

  现在我们提出诱导方案,咱们智能交通发展14年,给大家提供的导航服务和诱导方案,给你的结果只是告诉你现阶段度堵还是不堵。到哪不堵呢,告诉你这条路是绿的,这条是黄的,所以大家都按照绿的去走,结果没走到那就堵了,那你让我往哪走,你往哪走都没数据,为什么?因为它没采集到数据,所以只能告诉你一个现状就是自己去处理。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数据造成的一个问题,智能交通“智”不起来,再有我们的控制能力又不强大。

  下一阶段车联网实现以后,车联网大概有四个部分,第一,车载终端。第二,控制平台。第三,服务平台。第四计算分析。刚才几位专家谈到了云计算,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我们智能交通上不了云计算。等到将来每辆车的数据不断给你送,你对全部网的运算和交通流量流速进行分析,确定哪让它控制,哪让它诱导,那个计算下来大的很,所以说车载终端是车联网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现在很多人坐下来要研究车载终端,我认为它是具有双向通讯,同时具有定位功能和考虑位置功能的技术,当然对于感知的技术,除了RFID,我们还有其他的,比如GPS.

  那么双向通讯要嵌入到本身的计算平台,所以将来通讯一定要和汽车电子结合,所以今后车联网会带动什么样的产业?除了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外,从交通来讲,和汽车电子、传感技术、运算技术、交通管理技术等等。

  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向以热点区域为主、以车为对象的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智能交通亟待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车联网”。“车联网”概念出来以后,很多都在开车联网大会。曾经在上海开“车联网”大会,让我去主持这个会议,结果我到这个会场之后,我们发现这个会整个讨论的是远程信息服务,那么这块不是说它就是车联网的概念,它是车联网当中的一个部分,当然从运营角度,很可能我们车联网将来要把服务打造上去,但更主要的还不在这儿。

  最近国家非常重视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的运用,我简单介绍一下。最近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已经把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列到第三专项的子课题。而且工信部和财政部已经开始列入国家每年要拿出资金专门支持物联网专项当中的车联网作为重点。如果我们把每辆车智能终端连成网和我们其他的传感网,和我们的通讯网、和指挥中心和控制安全网都联在一块,那么想一想,那个时候物联网或者叫车联网或者智能交通,就是一个可以避免拥堵,可以避免撞车系统,所以我们都把它叫做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下面我介绍一下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可以根据网上交通流量、车辆速度、事故、天气、市政施工等情况进行精细统计分析,通过移动计算和中央计算实施制定管制预案和疏解方案,通过汽车电子信息网络,将指令或通告发送给汽车终端或现场指挥人员,对驶入热点区域的汽车进行差别计价收费。

  车联网将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智能交通监控中心的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以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和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技术实现智能控制。以车载移动计算平台和全路网动态信息服务为双向通讯的移动传感车载终端,加上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以及传感网、互联网、泛在网的网络环境下,对路况环境和车辆的实时智能监控和智能管理。

  所以强大的技术将会打造出今后的交通系统不仅“智能”,而且“智慧”,让人们真正体验到什么叫“智慧交通”。

  所以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是车载终端的智能和移动计算的高效。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支持下,实现高速移动宽带网络将汽车传感和道路传感网的互联,通过中央控制平台和汽车计算平台对交通流量的控制调节合乎车辆的控制调度,达到畅通安全的目的。好,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瞄准前沿掌握话语权 深圳物联网企业竞争力凸现 下一篇:Alessandro Bassi:物联网参考模型和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