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连高新区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立足自身优势,确立科学发展方向,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依托,积极落实保障措施,加快发展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
一、创新特色产业管理
(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特色产业管理
建立了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高新区服务业促进办公室,并设立服务业推进、重大项目推进、人才培育和引进及规划建设4个专门工作组。设立了总部经济基地办公室,成立了云计算、电子商务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全国首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海关保税中心,成立了全国首家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研究院,组建了海创集团、万融集团,成立了“区校一体化”创新联盟,使该区特色产业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二)科学编制规划,促进特色产业集聚
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融入了《大连高新区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完善了《大连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大连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规划》、《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网络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方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集聚发展。
(三)加强运行监测,健全产业统计体系
在全国率先开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初步建立了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统计为核心的“市、区、园、企”四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同时,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统计的培训力度,2011年召开产业统计培训会4次,集中培训企业800余家,确保了生产性服务业运行情况实现实时监测。
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2011年,网络产业迅猛增长,小平岛电子商务产业中心区、智业广场物联网产业基地集聚了300家网络企业,收入突破200亿元,中国玉米网、泰德煤网、泛亚太石化电子等3家企业向百亿级企业迈进。动漫游戏产业持续增长,企业达到140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设计产业快速发展,企业达到95家,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大连设计城顺利运营,成功举办了“2011大连设计节”。云计算产业发展快速推进,建成了“健康云”、“培训云”、“物联网监管云”,“软件测试云”和云数据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东软、华信等一批云计算领军企业崭露头角。
初步测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760亿元,同比增长50.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高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61%。该区被授予“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该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被授予全国“创新型软件产业集群”、 “辽宁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产业集群”称号。
(二)服务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孵化器达到9个,孵化面积35万平米,累计孵化企业962家,形成了集综合孵化、专业孵化、国际孵化和二级孵化于一体的特色孵化网络体系。“区校一体化”成效凸显,集成电路设计FPGA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启动,集成电路实验室、纳米技术研究室、网络虚拟实验室等19个专业试验研究室投入使用。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区财政全年共投入资金近14亿元,对技术水平较高、成长较快、效益较好的重大项目进行了重点支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初步测算,2011年全区研发投入达到7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6%。
三是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扩大。被认定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达到17家,各类专利授权数超过16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50件。截止2011年底,高新区各类专利累计申请数为8943件,累计授权数为3424件,创新实力领先东北各城市,位居全国各高新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