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惠邦科技:电梯安全保障不再是看不见的“黑箱”
作者:惠邦科技供稿
时间:2012-02-29 10:37:45
近两年,“电梯惊魂事件”频繁上演,“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不断牵动着大众神经,社会影响较大。国家及地方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于1月2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领域电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地铁、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领域的电梯,运营单位每天开启时须试运转,至少每15天要维保一次。

  近两年,“电梯惊魂事件”频繁上演,“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不断牵动着大众神经,社会影响较大。国家及地方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于1月2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领域电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地铁、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领域的电梯,运营单位每天开启时须试运转,至少每15天要维保一次。

  “电梯维保监管力度不够”这是电梯事故高发的毒瘤,也是普遍共识。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整治电梯行业乱象是监管部门头疼不已的难题。电梯监管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更需要全民监督。如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已成功实现电梯在安全监管上质的突破。长春凤凰惠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揭开电梯监管的神秘面纱,让电梯安全保障人人都能看得见。

电梯事故让市民患上“电梯恐惧症”

  1月29日新年伊始,便频传电梯事故报道:

  北京西单新一代商场里,一名9岁南孩被夹在自动扶梯扶手和楼板夹角处,当场死亡;杭州市下城绿洲花园小区一周之内发生了两起由电梯运营故障造成的事故:先是一名突发急病的王姓老太因为电梯多次被卡但耽误治疗时机最终撒手人寰,仅接着邻近一栋楼房的杨姓夫妇怀抱爱女在电梯内遭遇急坠和急停,8个月大女婴脱手飞出头部着地。

  电梯,这一便民的交通工具,如今却演变成为杀人凶器,这绝非偶然。回顾2011年: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然逆行,致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7月9日,杭州万象城一名5岁男孩穿的洞洞鞋被自动扶梯夹住,男孩的两根手指被扶梯当场夹断;7月11日,上海地铁3号线曹杨路站一部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所幸无人受伤;7月23日8时13分左右,武汉暨济商城5号楼9楼的高女士乘电梯下楼,在到达7楼后电梯突然失控下坠,到5楼停止,14名群众在受困一小时后被消防官兵救出;7月29日,在海宁市海昌凯利大酒店,10多名乘客被困电梯内近20分钟;8月3日9时30分许,新疆乌鲁木齐一在建高层施工电梯27楼坠落,3人当场死亡;8月5日上午9时许,广州一商城电梯出故障致近30人被困在电梯内长达半个小时;8月6日上午,济南一小区李女士困在电梯中约15分钟;8月6日上海浦东一工地发生事故,5名工人在安装货梯时,轿厢突然坠落,造成2死2重伤;8月9日,苏州一楼盘工地的26层高楼电梯也突然急速下坠,致一人死亡……

  “上上下下的享受”是一则风靡一时的经典电梯广告词。可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乘坐电梯不仅很难称为“享受”,称作“提心吊胆”或许更为恰当,人们开始以一种“忐忑”的心情来审视身边的电梯。在一则则血淋淋的新闻事实面前,民众加强安全意识当然是必要的,但乘坐电梯全靠“自我保护”,恐怕远远不够。

电梯监管走向物联网是大势所趋

  “目前电梯监管存在很大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旭正指出,“一方面缺乏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录入系统,造成动态监管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缺乏新技术的应用,业务流程过于繁琐,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没有保证。再者,维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急需新技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电梯保有量已接近170万台,每年新梯销售量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可以推测,未来我国电梯市场相当庞大。一般来说,电梯使用15年后,将进入到“中老年期”,电梯安全故障发生率就会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电梯安全管理难度也会随之提高,但承担电梯设备检验任务的检验人员数量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这就造成了设备数量庞大与检验人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基本上在全国各地检验机构都存在,而且电梯检验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培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上岗,使得检验工作量大与人员匮乏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

  “要解决这些矛盾,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梯进行安全监管将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未来电梯安全监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吴旭正表示。

  作为一项新技术,物联网在电梯监管中已经悄然盛行。北京、天津、无锡、上海、重庆、厦门、南京等市已先后开展物联网电梯试点工作。“物联网是电梯安全的一次技术革命,电梯物联网是北京在公共安全领域确立的10个物联网运用项目之一,计划年底完成。东城区试点后,未来还将在全市住宅区、商业区等场所推广。”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李亮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物联网就是通过运用物联网的科技手段,搭建电梯信息监测平台,实行对电梯的全面监控,包括安全信息的收集、监控、对电梯事故进行预警报警、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理等。

惠邦科技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人人能当“电梯医生”

  长春凤凰惠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最新研制的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不仅可以从技术上实现对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监管,还可以突破监管限制,实现全民透明监管。

  “电梯的检修维护,是一个看不见的良心活儿,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电梯等特种设备,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维保,但由于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监管,硬性要求实际上往往被柔性处理,日常维护变成“走马观花”,但牺牲的很可能是公共安全,所以就需要技术上的监管”惠邦科技的技术研发人员接着为记者介绍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维保如同电梯一样是一个看不见的‘黑箱子’。我们研发这套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的宗旨,一方面是实现实时监管电梯运行状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做到全局一盘棋,把突发电梯困人的时间缩到最短,最大限度控制了电梯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建立电梯公共安全服务平台,能追溯每次检测维护记录,老百姓只要通过手机将电梯编号发送短信或登录相关网址,即可诊断出该电梯是否带病运行,只有这样,以往看不见的安全功夫才能看得见、能监督。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隐患,让人们免于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恐惧。”

  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可以对电梯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安装了这套系统的电梯,就等于给自己上了一个“身份证”,从“出生”到每一次“体检”都将记录在案。监管部门,可通过“千里眼”,实时掌握该部电梯的“健康”状况,当异常情况发生时,会变成预警信号,以便“120”及时赶到并制止病情蔓延。而每一位电梯使用者,也会变身为“医生”,用手机向指定号码发送电梯编号,就可获得相关信息。该部电梯“就诊史”及目前“是否带病运行”便可立刻呈现,人人都能随时随地诊断电梯安全情况,并监督其“及时治病”。

  长春凤凰惠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指出,“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电梯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全区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梯运行故障的反应速度,缩短被困人员的救助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梯运行记录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准确掌握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发生概率,帮助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为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供直接数据支持,提高维保的针对性,降低维保成本;再者,可以帮助查找事故原因,并作为政府部门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透明监管,维保工作不再是看不见的‘黑箱’。”

      惠邦科技RFID电梯安全监管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电梯市场存在的监管难问题,为解决人少、点多、面广的电梯安全隐患监管工作开辟了新路径。

上一篇:物联网培训,你参加了吗? 下一篇:成都高速公路“一卡通” 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