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陈竺给“数字卫生”研究小组题词。
一位海岛上的产妇分娩后突然大出血,送入当地医院呼吸衰竭,命悬一线;
一名警察执行任务时遭遇车祸,全身重伤被送入当地县级医院,在生死线上徘徊;
一位大伯肝硬化大出血,躺在山区卫生院,病情急剧恶化……
通过“远程医疗”,大医院专家与当地医生“联手”,他们最终都得到了成功救治。
昨日,包括远程医疗网络在内的“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成果,在杭州发布。
“这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介绍说:“数字卫生系统包括: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交互式数据中心,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教育和健康咨询。目前已经在浙江逐步建立。”
卫生部部长陈竺、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也来参加了昨天的会议,对这一项目,他们好评连连。
智慧医疗,让人人有“健康身份证”
记者从昨日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智慧医疗”在我省,已经从三年前的设想变为现实。
据悉,“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是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卫生部联合向科技部申报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该项目打造的“智慧医疗”给我们带来的就是,实现数字化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有效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快速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卫生改革发展。
李兰娟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有了一张健康身份证,它包括了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健康信息,以及曾接受的医疗服务。”
昨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说,卫生信息化作为医改重要任务和技术支撑,推行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微软公司CEO——鲍尔默也在来信中表示:“该课题的卓见,包括所涉及的医疗行业、政府职能和新型医疗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的认识,是我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未曾见过的。”
专家组认为,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研究取得的关键技术和成果,达到先进水平。依托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已经逐步形成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良好的国内外声誉。
推广三年,危重病人平均死亡率下降11.6%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智慧医疗”这一服务平台的现实意义。
昨日,记者了解到,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建立后,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更多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抢救后,挽救了生命。
有数据表明:专家帮助明确诊断的占78%,改进治疗方案的占79%,提出手术建议的占20%,ICU平均死亡率下降11.6%,医疗纠纷减少28.57%。
患者在县级医院就可享受省级医院专家的服务,基层危重患者远程会诊后平均住院费用下降12.5%,还节省了交通、住宿、陪护等费用。
昨日会议透露,“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向全国推广。记者了解到,卫生部“十二五”期间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全面实施“三五二一”工程。
这项工程,即建立省、市、县三级平台,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疗服务系统、医疗保障系统、药品监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二大数据库,一个安全性高的专用网,达到“数据共享、服务监管、政令通畅、科学决策”的目标。
到那时,外地人拿着一张医保“一卡通”,不仅可以到杭州看病,还能到上海、北京等地刷卡看病,“智慧医疗”真正从浙江推向全国。
新闻链接
“智慧医疗”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几个看病小故事告诉你省时、省力、省钱,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
会上,很多人关心:实现智慧医疗,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请她解读“数字卫生”打造的“智慧医疗”,将如何走进百姓生活。
李兰娟教授说,实现“智慧医疗”,对居民个人而言,有以下便利:
一是可实现涵盖一生的、全方位的健康档案记录;
二是在看病就诊时,无论到哪个医院,只要病人许可,就可以查看个人病史、健康史,方便就诊和治疗;
三是在急诊时,通过健康档案快速查找血型、过敏史等信息,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
四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健康计划,让公民真正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和维护。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经上传了1200余万份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涵盖了居民健康档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11个子系统的全人全程健康信息系统。
档案完善后,老百姓去看病,只需带一张病历卡,再也不用带一大堆检查报告单,真正实现人人有电子健康档案。
关键词:省时
“大医院的抢救方案,救了我”
舟山海岛产妇钟女士:去年,我自然分娩后大出血,家人把我送入区医院,那时,为了保住我的生命,医生进行子宫切除术后并把我转入ICU监护,当时,因为我病情危重,转院都已来不及。
区医院马上启动了与浙医一院ICU专家进行远程重症会诊,大医院的医生指导制定抢救方案。
我当时两次突发心衰、急性肺水肿,浙医一院ICU专家远程又提出了抢救措施。幸亏治疗及时,半个月后,我病情逐步稳定。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有省级大医院专家,我跟我的孩子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
解读:“国家数字卫生项目”通过构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有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监护、虚拟病床等8种城乡统筹的新型区域医疗协同服务模式,目标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关键词:省力
“看病在大医院,养病回老家很方便”
去年年底,68岁的梅山乡刘先生,因胸口疼痛,到家门口的梅山卫生院就诊,通过“远程双向转诊平台”联系浙医一院北仑分院普外科,诊断为胰头恶性肿瘤。并最后由浙医一院的沈岩主任医师,赴北仑分院为刘先生进行了手术。术后病情稳定,刘先生转至梅山卫生院进一步康复。
刘先生返回梅山后,当地医生网络远程指导,继续为他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一月一次上门回访等服务,他享受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
解读:走出“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的新路子,地方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享受到优质服务。
关键词:省钱
“看病规范流程,不用托人找医生”
上周,杭州周先生,因胆囊结石住进浙医一院,他四处打听好医生。主管医生看出他的担心,给他看电脑:“胆囊结石是常见病,有一套标准治疗方法,只要你的情况输进去,治疗流程都是正规的。”
周先生一看果然是,可他又有疑问: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怎么能一刀切?医生说,这套“电子路径”,几乎涵盖了患者的各种情况,就像“游戏”通关:碰到不同情况不同处理,既省时又省钱。这下周先生放心了,住院期间手术非常顺利,费用也不高。
解读:电子化临床路径,就是针对某种疾病诊断或治疗而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模式和整体服务计划。疾病有了治疗“标准”,医生治疗少走弯路,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
目前,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全省20个示范区内近30家医院开展示范应用。其中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绍兴市第二医院、绍兴市第六医院、玉环县第二医院、玉环县中医院、临安市人民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