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风富俊朗谦和,而骨子里却有股持恒的信念和深蕴的智慧。这位山东大汉面对自己荣获“2011年中国十大创新人物”等诸多荣誉头衔超然淡定,一说一笑中总能演绎许多创新故事,带给人意外惊奇。
他当生产队长时,像“变戏法”似的使生产队成为全垦区第一个盈利超百万最富的生产队;任农场场长6年间,使农场扭亏为盈,连年盈利超千万,成为垦区第一个跨“小康”农场;任九三分局局长4年间,同样出手不凡,使分局扭亏增盈2.7亿元,培育的九三油脂和北大荒丰缘麦业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三种业集团成为全国行业百强之一。被群众公举他接任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垦区粮食总产5年连创历史新高,2011年粮食总产首次跃上400亿斤台阶,黑龙江垦区成为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基地。
创新思维,使隋风富敢为人先,带领农垦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创新思维’我理解其实就是要实施差异化战略,发挥自身潜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勇于探索市场新规律!”
谈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隋风富告诉记者,今年,垦区将以“九连增”为目标,力争使粮食总产实现430亿斤,商品粮总量超过400亿斤。
他无比自豪地说,请全国人民放心:“中华大粮仓,再看北大荒!”对此,隋风富满怀信心道出创新措施。
——优化农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产能。要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土地整理复垦、标准良田和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按照“两扩、两增、两稳、两提、一强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2012年要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4260万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4080万亩,其它作物18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00万亩,玉米1100万亩,大豆600万亩,麦类150万亩,薯类30万亩。
——加快农机更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加强现代农机装备,促进现代化大农机快速发展。以大豆、玉米精密播种机、大型谷物(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高性能快速插秧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智能化控制设备、农机卫星定位自动导航设备和玉米秸秆根茬处理机械为重点,农机更新计划总投入30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5万余台(件)。继续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其中新建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20个,使垦区现代农机装备区总数达到371个。到2012年末,垦区农机总动力突破70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7.5%,其中旱田达到98%、水田97%.
——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以三江平原灌区、西部抗旱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供水安全保障、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水利管理“五大”体系,推进现代水利快速发展。力争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0亿元,基本完成勤得利灌区近期项目,加快推进江萝等6个灌区灌溉渠系建设,全面启动青龙山灌区渠首主体工程。到2012年底,达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50万亩、防洪保护面积1380万亩、除涝面积216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0万亩。
——完善种业体系,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北大荒种业与垦丰种业业务整合,保证垦区种子市场的稳定和有序供给。稳步推进垦丰种业与德国KWS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申请国家立项审批,组建垦丰科沃思合资公司。通过行政引导和市场机制,着力提升新品种研发能力,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2012年种业完成种子销售总量40万吨,对外辐射供种面积4100万亩以上,种业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种子工厂化加工率、包衣率、标准化包装率、良种覆盖率和主要农作物统供率继续保持100%.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转化水平。以装备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创新转化为重点,着力推进科技大厦建设,加快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转化和前沿科技跟踪等,积极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加强智能化、集成可视化等高端技术广泛服务于农业生产领域,着力推进地力培肥、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化控技术、节水灌溉、疫病防控、低碳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创新。继续集成推广“十大”栽培模式,重点推广水稻智能化催芽等“十大”农业新技术,扩大应用保护性耕作等“十大”农机新技术。继续开展农业部和总局“六大”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强化监管追溯,打造绿色农业体系。以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提升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北大荒绿色食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垦区3个农业部级农产品质量监督质检中心建设,完成9个管理局6个重点县级和3个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在建项目。到2012年底,实现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达到290个,全年绿色食品监测面积2550万亩;有机产品企业55个,有机产品达到240个,有机认定基地面积2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到520个,认定面积35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590个。
——推进场县共建,发挥两个领跑作用。以“领跑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三代”为手段,扎实推进科技带动、产业拉动和社会事业联动,探索场县共建、垦地合作的新机制、新形式,促进场县共建向纵深发展。力争完成“三代”面积5000万亩,向地方推广良种4500万亩,推广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育秧等农业新技术5000万亩,农业保险覆盖农村面积2800万亩,进一步促进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