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00年后,欧洲秃鹃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欧洲。雏鸟出生后第一个看到的并非母亲,而是人类。人类教会它们捕食,还用滑翔机让它们学会迁徙。
“收养”小鸟
欧洲秃鹃曾是欧洲大陆常见鸟类,在那里生活了180万年之久。受人类捕猎活动影响,它的身影300年前在欧洲消失。
为让欧洲秃鹃能像从前那样繁衍生息,随季节迁徙,奥地利生物学家约翰内斯 弗里茨付出不懈努力。
弗里茨利用鸟的“印随”原理,让欧洲秃鹃把人类当成妈妈。“印随”指小鸟出生后会跟着第一个看到的大的活动目标走。在弗里茨指导下,25岁的德国学生斯特凡尼 黑泽和29岁的奥地利学生达妮埃拉 特罗贝充当16只欧洲秃鹃雏鸟的“妈妈”。
在近半年里,从日出到日暮,两个人细心照料小小的欧洲秃鹃,给它们喂食、梳理羽毛、教它们如何在野外生存。
英国《每日邮报》18日引述弗里茨的话报道:“看到不认识的人出现在旁边,小鸟会避免接触,迅速飞走。但当它们一看到"养母"出现,就会迅速飞或跑过去……摆出欢迎姿势。”
成功迁徙
弗里茨说,与小鸟“混熟”后,人类就可以教它们许多东西,比如不要害怕滑翔机。
黑泽和特罗贝耗费6周时间教小鸟飞行。她们每天带着小鸟去一架滑翔机旁,开着飞机带着鸟儿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上空飞翔,为长途迁徙至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区做准备。
去年10月,她俩带着16只欧洲秃鹃,跋涉1353公里,从奥地利飞到意大利。整个飞行过程持续36天,每天,她们都和鸟群在预定地点休息。三辆后勤车在地面跟随“迁徙”小队,为人和鸟提供补给。
最终,15只欧洲秃鹃成功抵达目的地,弗里茨说:“这个成功率令人惊叹……只有一只鸟在路上生病,无法完成迁徙。”
生存堪忧
弗里茨10年前开始致力于欧洲秃鹃迁徙研究,经历过无数失败。他最初“收养”的10只小鸟无一存活,后来每年都挑选出色学生帮忙。
为教会欧洲秃鹃迁徙,弗里茨和学生克服不少困难。不过他说,摆在这些小鸟面前的最大障碍恰恰是人类。
“每年都有鸟命丧猎人之手。意大利等国有捕猎迁徙候鸟的传统,”弗里茨说,“如今,人们捕猎候鸟不像从前那样为填饱肚子,而是为取乐。虽然欧洲秃鹃已被列入极度濒危鸟类名单,猎杀它们属于违法,但仍有人这样做。”
为掌握欧洲秃鹃生存状况,弗里茨和同事为它们装上电子标签,截至去年10月,50%的欧洲秃鹃已经装上这种标签。
“这一装置为我们的鸟度身定做,到今年3月,我们将为所有鸟安装。”他说。